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小学阅读在语文的学习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见识水平,同时语文阅读的培养也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写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提供很好的帮助。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结合小学生特点开展阅读教学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于诸多事物都表现出来极强的好奇心。所以,如果想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首先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结合课程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想要做到这点,首先需要教师在课件的设计上多费心,寻找一些对于小学生来说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找寻一些有趣的阅读资源,用以来丰富课堂。引领学生进入阅读情景,保证阅读的时候能够全身心的投入。
(二)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教学
1.目标阅读法
目标阅读法显而易见就是为了什么而进行阅读。从数量上来看,阅读的目的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从内容上来说,可以是写作的特点,表达的情感,使用的语法等等,就是通过阅读捕捉到自己所想要的知道的内容。对于与阅读目标无关的东西自主进行筛选,不在无用的材料上浪费时间精力。
2.快速阅读法
快速阅读法是一种“眼脑直映”的阅读方法,是一种单用视觉的的阅读方式。要求小学生阅读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简单理解文章,从阅读的文章当中迅速的捕捉有用的信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现在小学生的阅读方式就是一个字,一个词的阅读,既耽误阅读时间,又不能有效的捕捉想要的资料。培养小学生快速阅读,飞快的看一下每段的细节,减少眼睛的工作量,增加接收信息量。
3.以意逆志阅读法
在阅读过程中,善于用自己的意思去推断作者的想法,例如小学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古诗或者比较有思想意义的作品,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进行阅读,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把自己当成作者,然后去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来帮助自己作品。
4.精细阅读法
所谓的精细阅读,就是将文章进行反复阅读,推敲,探究,抓住文章主要想要表达的东西,使小学生对文章了解的更为透彻。
(三)运用合理的阅读步骤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初读
初读的完成一般都在课堂上,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课文能够流利的朗读,并且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由于小学生刚进入到校园,所以还不能完全适应课堂,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正确有效的引导,课堂上的初读,也能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2.精读
精读就是要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重点段落进行分析,探究,做到对文章的全面理解。
3.悟读
对于所阅读的文章的深意进行理解,体会作者的心情,思想结合实际,对文章进行全面理解,分析。
4.熟读
熟练的阅读文章,领会文章中的意思,然后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对自己积极领悟。
(四)结合实际 发散式教学策略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利用发散性思维教学的案例越来越多,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训练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虽然固定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还是不建议太多的干涉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布置作文的时候,尽可能的要求学生写一些自拟题目的作文,不要布置命题作文,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他们想写的,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章就行,写作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好的作文一定出自于内心。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所阅读的文章,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感悟力,从而创建学生好的思维和精神,也能养成好的语文素养。
(五)读写结合式阅读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的阅读方法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众所周知,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他们认识了一定的词汇量时,能够自主阅读书籍或者能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培养学生读写结合式的阅读习惯,将在阅读中的问题,感想都写下来,并且对于好的段落或者句子进行仿写。组织学生学习范文,对于好的意境,思路,格式,方法等等进行借鉴,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個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教育学生阅读的乐趣;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假设教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长处,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教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
二、教会学生阅读本领
提起阅读本领,很多教师就自然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就会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以为训练这些便是培养独立阅读本领,这是对阅读本领的误解。没有真正领会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没有做到“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其实读懂并不错,难题是阅读本领不但仅是读懂。《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育学生具有体会、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本领。这种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该把他们机械的割裂开来。”这里说的是“重点”,自然还有别的本领。课标还提出“逐步教育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本领”,当然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本领等。这种各方面的能力还被表述为独立阅读本领,理解本领是独立阅读本领的基础和核心。
三、不同类课文中的阅读方法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要重视朗读训练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要注意不是所有课文、所有段落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段,指导学生练读。
默读的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语速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①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②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
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通过上下文,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中年级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予以重视。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根据叶圣陶提的“就教学而言,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3.选读课文的教学
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自读,教学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酌情检查。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激发学生更广泛地去阅读。
4.课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将其作“软任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备较强阅读能力的。
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另一方面教材特意安排了“课外书屋”这一栏目,配合单元专题,以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外阅读的书。“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大都比较轻松活,重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推荐的书,学生作读书笔记,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当然,教师也并不一定只荐教材中提到的书籍,也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推荐其他书籍。
四、配合家长督促学生阅读
除了在学校进行阅读学习外,课外阅读也要同样重视,孩子们自觉学习需要不断培养和巩固,因此教师要经常督促家长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并尽可能地陪伴孩子们,多和孩子们交流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