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什么方法和策略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推动其他各科的教学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可以分为默读和朗读,虽然它们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其最终的目的却是殊途同归,即有效理解文章的含义,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能够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从文章中找出需要的答案。因此,我们不难理解,阅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面对较多的文字,而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因为我们无法有效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导致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本人认为,我们应当从小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入手,尊重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通过激发儿童阅读文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来提高教学效率。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师不能长久陪伴在学生的身边,倡导学生自主阅读,养成良好自学习惯可以助力学生飞得更远。比如,在教学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的伊始,利用多媒体音频设备为儿童播放《蜗牛与黄鹂鸟》,当悠扬的音乐在课堂上响起时,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便会被集中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本课《蜗牛》便不再是一件难事,通过自主阅读,小学生便会体会到本课的主旨以及作者想要向读者传递的信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二、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文章蕴含哲理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指随着人们对文章阅读次数的增加,往往会得到一些更加深入的体会。S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其涉及很多综合性的信息,有描写自然景物的,有古典诗词,还有人物传记等等,这些内容中,有一些课文从表面上来看,是写景的但是其中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而这些人生哲理,则是培养儿童良好思想道德,激发学生感悟人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的突破点。在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懂得如何运用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感悟人生哲理。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狐假虎威》及《鹬蚌相争》,这是两则寓言故事,前一则寓意在于告诉人们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自己本领不行,但总是依靠别人的能力来仗势欺人,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当坚决抵制。另一则,则是寓意两个同等水平的人在争斗时,一定不能忽视第三者的存在,否则就会带来玉石俱焚的后果。小学生或许初次阅读并不能体会到其中暗含的人生道理,但是多次阅读再加上自己在生活中的体会,必然会对本篇文章有全新的了解。
三、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一)精心设计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的设计要认真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例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第三段的教学中,我抓住以下问题让学生自学:①“火力警戒”指什么?火是怎样烧到邱少云身上的?②邱少云身上着火后,“我”的内心活动怎样?(结合课后思考第二题理解);③邱少云在烈火中是怎么做的?他可能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总之,教师设计时绝不能贪多求全,不可能什么都练,应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才可做到每课必得,每练必得,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阅读教学模式下,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合作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备因素,在社会现代化的今天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和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做到全能,而这就需要他人的能力和信息作为补充。纵观历史人物的成败,我们不难看出,成功者往往要依靠多人的拥护。其次,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中明确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时常会遇到各种理解困难,这便需要集体的力量帮助解决。比如,在教学语文五年级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为了引导学生合作阅读,我们可以如此布置学习任务:首先将本课的生字、生词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方式理解,其次,通篇阅读本文,找出本文的关键时间点及本文的重要人物。再次,说一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如此,当问题接踵而至时,以学生一人之力难以克服,向其他学生寻求帮助就显得十分合理,并且这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正确把握文章主题,从课文中理解到战争的残酷、革命斗争的艰辛以及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四、重视学法的指导
学法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变“苦学”为“乐学”“善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学词、解句、分析文章,都有其一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教给学生方法,例如,给课文分段可以指导学生按不同的分段方法。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来分;游记、参观访问记以及写景的文章,大多可以根据地点的转移分……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使之经历提示、理解、巩固、运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给不同的体裁文章分段的能力。学法指导若只停留在教给学生方法,懂得程序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断掌握方法,发展学法,形成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朗读、背诵课文的方式,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从而可以快速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师在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小学生喜欢分享、交流的心理特点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猴王出世》为例,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但是因为取材是学生熟悉的《西游记》,所以会激发学生们较强的阅读兴趣。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结束之后,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
(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更多的取材于生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回归于生活。在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将教材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加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情感体会。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形式,增强阅读目的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比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随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同学们对教材内容都熟悉之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课文的理解。如让同学们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分析地球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身边有哪些行为会破坏地球环境,并讨论作为小学生应该如何保护地球等。 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能够有效地运用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效率。此外教师通过提问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文字分析能力。
总而言之,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能够有效地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并锻炼培养学生的相关学习能力。
(三)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创建鼓励机制
为了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应当结合学生的显著心理特征进行教学。 由于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并且害羞、胆小、不敢在别人面前说话。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来推动阅读教学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科学的鼓励机制能够推动教学环节的有效进行。 为了增强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展,建立完善的鼓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做出适当的鼓励,比如让某一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通过适当的鼓励能够有效地减少学生害羞、胆小的心理状况,并冲破学生的心理障碍,有效的推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