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要怎么教学生阅读

庄宇 224分享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的作用,真正把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来抓,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注重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质疑

  语文的学习伴随着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所以,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文章,需要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尤其要重视促进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在读到父亲说的那段话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见过的花生,再看看插图,再想想桃子、石榴、苹果的样子,边读边想:父亲为什么要说这段话?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在读完之后,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所想到的答案。这样的安排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大好机会,让学生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要学会遵守课堂的教学秩序。

  二、要注重良好的阅读氛围的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阅读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然而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也要特别出众,创设相应的阅读环境,让环境对学生的阅读行为产生促进和激发的作用。例如,很多的小学生,其实对阅读本身没有什么兴趣,但是看到很多的其他学生因为阅读而成绩提高,或者是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们可能也会对阅读的兴趣有所提高。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形成一种阅读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去。在阅读氛围的创设方面,教师可以在课上空余的时间,组织所有学生进行阅读,也可以用早读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的活动,在课下的时光里,教师也可以组织阅读兴趣小组的形式,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要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同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的过程。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年龄差异,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从长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的计划。当然关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目标,调整不同的阅读方法,用科学的方法,高效的阅读具体的内容。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发现,要让学生真正的享受阅读,就不能够过于强调方法的问题。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所以,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沉浸其中,教师尽可能不要打搅,让学生充分的享受阅读的美好。而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文章写作的特点,将这些特点应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从而让阅读发挥其更充分的作用。

  四、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养成了习惯学生会自发的进行阅读活动,而不是靠家长和老师的催促才进行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不定时的把教室变成阅览室,给学生提供一些感兴趣的读物,让全班同学坐在一起专心的读书,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扩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对阅读不会感到厌烦。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需要及时地做出指引,并要求学生在读的时候不动手则不动口,让学生养成口、脑、手并用的阅读习惯。另外,要为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制定相应的计划,每天都给他们留出一点时间进行阅读,每天坚持慢慢的习惯也就养成了。当时间足够长,学生就会体会到其中的美好和价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紧扣单元主题“四步引导式”阅读法

  根据小学语文的教材特点,每一单元安排的文章主题大致相同。教师在课堂内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围绕语文教材单元文章,对单元的知识内容结构进行整合概括和总结,培养学生在学习单元知识过程中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安排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明珠》三篇课文,在对该单元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采用四个环节相扣的教学方法:

  (1)进行单元回顾,让学生清楚这个单元的主题,即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描写的祖国自然景观、美丽山河这个主题。

  (2)引导学生对三篇单元文章进行阅读浏览,让学生清楚文章的脉络大意、中心思想等。

  (3)教师对文章的段落进行讲解,并着重讲解文章中的知识要点、难点,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拓展,鼓励学生进行祖国山河美课外阅读,甚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该单元时产生多元化、多角度的感受,对这一主题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围绕文章议题“一篇带多篇式”阅读法

  我们从许多课堂教学中观察到,教师根据确定的文章主题,加入数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从这些相同主题的文章中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如何设定多篇主题关联的文章,筛选一些合适的文章是课堂任务和教学目标完成的关键,也是影响课内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一篇带多篇”是以一篇文章为核心,带动多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由议题串联,形成一个独立又有联系的整体。

  1.具体指导、详细阅读一篇

  导入新课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带着要探讨的“议题”,阅读具有示范指导作用的第一篇文章,获得感性经验;或者事先不出现“议题”,在师生共读第一篇示范文章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议题”,并对“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自主的“多篇”阅读

  带着对“一篇”学习的理解,接下来就可以进入更加自主的“多篇”群文阅读。决定由“一篇”到“多篇”阅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阅读第一篇之后的“知识化”――师生共同总结、提炼为实现目标而阅读的策略、方法或程序――此策略、方法或程序是从学生阅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上位的可以迁移运用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这篇文章时,教师根据文章的特点,确定群文相联的主题即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神奇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当学生初步掌握了这篇文章的特点时,再给学生阅读《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四个故事,让学生再次体会中国传统故事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统整提升,建构新认识

  利用“统整归纳式”“启迪思维式”“分析比较式”“拓展延伸式”等引发学生对“议题”更有价值的精深思考。此环节教学用时不长,但具有“画龙点睛”的重大意义。

  三、利用学习任务单“整本书阅读式”阅读法

  1.课前带着学习任务读整本书

  相对于单篇短章,整本书篇幅更长、主题更多元、内涵更丰富、体裁更多样……尤其主题,可以涉及男女差异、生命教育、责任意识、习惯养成等。我们一次教学只需要确定一个“关注点”即可,利用“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指向的整本书阅读思考,把孩子们引进读书的世界。

  2.课堂交流,形成共识

  学生通过课前的自读自悟,基本完成“任务单”后,教师再组织教学。一是先概括整本书的故事梗概;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任务单”交流自己的发现,比对想法,看看有哪些共识,有哪些自己本来没有想到的思考角度;三是在班内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选段进行集体交流,根据讨论的收获调整自己的看法,统整意见,达成基本共识。

  3.展示汇报,互相补充

  各个小组利用故事会、思维导图、表演等形式表达对于“任务单”中问题的发现。运用“取长补短”的形式相互学习交流,在对比学习中补充自己的阅读短板。

  4.拓展延伸,培养兴趣

  借助“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引导、帮助、推动学生由阅读“整本书”到“群书阅读”,可以推荐阅读诸多书,从而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教学建议。

    72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