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要怎么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很多老师头疼的内容,他们缺乏恰当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发挥好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功能,树立“识字”与“课外 阅读”并重的意识
汉字读写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虽然国内很多的识字改革试验都成功了识字难的问题,笔者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以来,识字教学也得益于前辈丰富的识字教学经验:字理识字、随文识字、集中识字、韵文识字等,但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笔者仍不得不利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来教学生的生字,每周进行注音、听写检测,结果师生都很累。虽然“小儿好记性”,但仍然受制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此时的学生也同样处于遗忘的高峰期,如果单纯地把识字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对生字单独进行各种解剖进行识记,忽视了学生语言发展,也加重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与压力。实践证明,增加学生与生字的见面次数,就可以把生字变成熟字,这时候阅读就发挥出了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把生字重复再现到学生的眼前,巩固了生字,还可以节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时间。因此,树立教师“识字” 与“阅读”并重的意识是深入展开小学低段学生阅读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起点,我们需要挖掘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文结构功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展开铺垫道路。
(一)由“体悟情感”引向课外阅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样也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一个 重点,然而小学低段的学生阅历有限,所以在理解作者创作情感上存在很多困难,这时候教师如果能够适当补充课外材料,不仅能达到让学生准确理解句子感情的目的,而且还会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 挖井人》这一课教学中,学生不易理解沙洲坝居民吃水困难的状况和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的思念和感激之情,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就插入了当年挖井之前毛主席和村民的对话和红军转移后这口井的遭遇的资料,学生饶有兴趣地听完了故事, 不仅朗读到位,而且也明白了通过课外阅读能让他们知道更多的事情的道理,调动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由“创作背景”引向课外阅读
在古诗词课文的教学中,小学低段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 存在很多困难,他们往往熟读成诵,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如果教师单纯地讲意思,学生又不喜欢听,所以就会出现让 学生“死记硬背”的问题。教师如果帮助学生挖掘古诗背后 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能提高学生阅读古诗、背诵古诗的积 极性,同时反过来,也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赠汪伦》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了“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学生听得入迷,对古诗中李白和汪伦两位人物形象印象深刻,很自然地理解了“桃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的意思。教师的这种引导也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让他们学会在课外书中寻找有趣的故事。
(三)由“作者背景”引向课外阅读
部编本教材收录了大量的由儿童文学家创作的诗歌、童谣、童话等有趣的文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穿插对文章作者的解读,建立起作者与学生平常阅读的课外书之间的联系,就会拉近学生与课外阅读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明白,除了课文,他们还可以读到更多更有趣的故事。例如,在介绍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这篇课文的作者任溶溶时,笔者让学生分享一下《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说起故事来,学生兴趣盎然,对任溶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学生的阅读效率
识字量少是小学低段学生展开课外阅读的一大拦路 虎,但是这阶段的学生记忆力强,喜欢故事,所以,课外阅 读常常也以听说的形式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 趣。而教师在进行听故事、讲故事的训练中尊重学生的阅 读体验,将会极大地增加学生的阅读效率,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选择切合的阅读内容
有资料显示,儿童的阅读兴趣发展有五个时期,低段儿童主要处在寓言故事时期,分别由神话传说期过渡而来,又向着童话故事期发展而去[4]。由此可见,小学低段学生对神话、寓言、童话故事感兴趣,这些故事短小精悍,内容非常浅 显,可读性也很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阶段的阅读兴趣 特征来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更切合儿童的阅读兴趣,迎合 学生的阅读需要,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从而提 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
(二)在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中关注学生的阅读内心体验
部编本教材的学习是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听故事、讲故 事”开始的,在学生识字量较少的情况下,从听说入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这在另一个方面,也为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辟了道路。在课堂听故事之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一 两个关于故事的问题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听故事 的专注能力,另一方面,带着问题去听,要求学生把听到的故事放到心里,并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学生要回答 问题,就需要把自身带入到故事中去,从而寻求到故事本身和自己契合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读更多故事的兴趣,把学 生读书的乐趣由课内引向课外,把学生的阅读引向另一片广 阔的天地。
(三)在表扬鼓励中增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低段学生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也正因为识字量小,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面临着重重困难。这就更需要 我们多去表扬、激励,无论学生在课外书中学会了一个新词,还是掌握了一个好句子,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这种敏锐的感受能力,在和学生 朝夕相处时,感受他们从阅读中发生着的变化,及时地给予 赞扬和鼓励,引导学生树立起“我会读”的阅读的信心,从而 走向“我要读”的行为。
三、深入展开“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争取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
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最迟在十五岁之前如果还没有培养出对阅读的兴趣和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阅读的大门将很有可能会对他永远关闭,他今后的一生都很难再从阅读中寻找到乐趣。经验和教训也告诉我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高尚的人格素养和强烈的探知欲望都得益于丰富的课外阅读,因此我们要从小在学生心里种下阅读的种子,从而使他们受益一生。
(一)在师生共读、生生共读的阅读活动中,营造班级的 读书氛围
学生主要的学习时间是在学校,把学生引向课外阅读,建立起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和引导:自由的阅读时间和教师有效的指导。如每周的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给其他同学听, 通过在午间阅读课上陪学生一起看书等方式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在班级里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拿起书本,融入阅读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这需要教师把课外阅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来,根据不同阶段班级学生掌握的阅读情况出发,对本班级学生的阅读制定出一个可操作的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布置和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业,并有计 划地进行每周训练和欣赏。
(二)在亲子共读的阅读活动中,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学生在学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回到家中,却没人继续督促和引导,那么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艰难的,尤其是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笔者从学生着手,鼓励学生把从学校听到的故事和阅读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学生和父母共读一本书,并通过微信群,建立阅读打卡小程序,让学生每天睡前阅读十五分钟左右的课外书,并把阅读的情况通过图片在微信群里打卡,这一举措不仅掌握了学生平常的阅读情况,和学生父母一起监督了学生的阅读学习,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通过群里学生一起打卡的方式也无形中分享了学生平常的阅读书目,增进了班级的课外阅读氛围。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课外 阅读时间
养成一种优秀的课外阅读的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搭建学校平台,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并争取更多自由的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必要。如笔者学校开展亲子阅读征文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就积极调动学生与父母共读一本书,在父母的指导下,记录他们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感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校级的读书征文活动中来。同时把学校的不同主题的征文活动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监督学生的阅读体悟,积极响应学校的征文号召。同时,在读书漂流活动中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目。利用学校的平台,为学生进行讲故事、表演故事创造条件,认真对待学校布置的手抄报作业,激励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阅读,有目的地阅读,从而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的持续阅读注入动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师要积极融入多种教学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联想,帮助学生构建阅读思维体系,提升学生对知识总体的把握能力,实现语文阅读教育目标。通过引入多种教学元素,可以极大提升教学整体效果,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以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可以引入影视资料,将阅读教学内容与影视作品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阅读过程中找到快乐,提升阅读效果。
(二)创新微课教学,激发课堂活力
微课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是指制作微型教学视频,时长一般控制在几分钟之内,一般围绕一两个知识点展开,既可以由教师制作视频进行讲解,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进行设计,然后为同学们进行讲解。通过微课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微课教学方法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而且微课教学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开展模型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体系性是语文阅读知识的重要特征。在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强教学的体系性与针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多知识都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局限性,很难自主梳理出清晰的文章知识脉络。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有效的引导,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的网络,打通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隔阂。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开展阅读体系教学,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更容易被学生所掌握。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提升语文阅读思维的构建效果,需要教师自主创新,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实现教学目标。
(四)开展生活教学,强调知识应用
作为重要的应用性学科,小学语文十分强调实践教学,阅读教学更是如此。通过运用生活化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避免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出现隔阂。在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联想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起语文阅读知识体系,提升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在现代新型教学模式中,生活化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要想帮助学生构建语文阅读思维,离不开具体生活化教学案例的支撑,通过引入教学案例,能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避免学生产生陌生感,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解决知识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升语文阅读知识的实践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