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么对小学语文阅读进行有效教学

庄宇 224分享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老师能够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多老师没能做到,这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从而影响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课前预习,独立寻疑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白杨树》一课,学生提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为什么还能长出这么直这么大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穷人》,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生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桑娜的品质可贵,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精彩”等等,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即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自主质疑,疑中感悟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小音乐家扬科》在最后一段的阅读后。学生提问:扬科死时为什么旁边躺着树皮做的小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扬科为什么张大着眼睛?扬科前面说过,只要有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去交换都行,怎么会死不瞑目呢?扬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要写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呢?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四、多读善思,品味语言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谖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

  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热门街市”高声快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低语缓读出流连山乡村野的舒畅。最后,教师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五、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智慧才华的前提下,让 4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詹天佑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讲座筛选,设计展板,布置画面和解说词,设计操作,合作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事迹展”的讲解做准备。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激励评价,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把握文章的感情内涵,充分展示情感

  《文心雕龙?知音》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作者通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这就形成了课文的情感倾向。如果能展示课程内容中的的这些直接抒发的情感,就可以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高尚情趣的向往。

  《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最后一节,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声音低沉、缓慢,语调充满哀伤)灵车缓缓地前进,渐渐地远去,它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当时究竟是怎样一个情景呢?你们都没有见过当时那催人泪下的场面,现在请你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观看当时的情景(播放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送别总理的多媒体。)

  (学生看得很投入,有的已是泪流满面)

  师:(含着泪,悲切地)同学们,此刻,你就站在为总理送行的队伍里,看到灵车载着总理的遗体渐渐远去,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含泪动情地)我会挥手喊:“灵车啊,你再慢一点儿,让我再看一眼周总理!”

  生:(满脸热泪地)我追着总理的灵车跑得很远很远,边跑边喊:“周爷爷,您最关心我们少年儿童了,您不能这么早就离开我们!”

  生:(泣不成声地)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我们不能没有您,全国人民不能没有您啊!

  师:(眼含泪水,深情地)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总理的一片深情来读最后一段吧!

  在这个片断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和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文章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展示。情动于衷而形于外,在激情的奔涌中,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品格得到升华。

  当课文在文中的情感因素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只是潜隐于字里行间的时候,我们就要深度挖掘这些蕴含的隐性情感因素。比如,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一位教师抓住“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类蕴含情感的关键语句,去诱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使其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地球太可爱了,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地球又太容易破碎了?”“你还知道哪些地球太可爱,却又太容易破碎的知识?”这样就更容易引发学生对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的清晰认识,从而产生痛惜的情感,进而把保护地球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入情入境地朗读,充分传导情感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有声音地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讲究咬音吐字、表情达意的言语艺术。张若田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把文章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披文入情,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有效地把内心的情感传导出来。《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语言朴实无华,真实感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这次战斗的重要意义,了解邱少云以生命为代价严守纪律伟大精神,品味邱少云内心的顽强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激起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邱少云的革命献身精神的无限敬仰。

  三、品味重点词句,充分理解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课文所表达的自然、社会、艺术之美,都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对于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悟出美妙之处,悟出深邃之意,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第一场雪》对雪后景象的描述,从整体到部分,由景物到人物,从静态到动态,到有声有色有形。教学这一部分时,要紧紧围绕“雪美”的词语,引导学生品评体味。读到“嗬!好大的雪啊”时,先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透过一个“嗬”字,品味出作者对大雪的赞叹之情。经过品评,学生悟到这一“嗬”字赞了雪之大、雪景美、人之欢。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通过仔细品味,达到了“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效果。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品味与揣摩,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四、感悟文章意蕴,充分享受情感。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充分享受这种意境下的情感。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感悟赏析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美好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新课程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情感教学,不仅是教育的手段,还应是教育的目标之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中。”没有情感的世界是乏味的,没有情感的课堂是不完整的。因此,我们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还要加强情感的教学,才能实实在在地落实“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2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