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六年级的语文复习课
复习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工作。事实证明,抓好了复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教学成绩将会得到普遍的提高。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就成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思考、探讨、关注的问题。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的复习策略
1、吃透课标,明确目标
《目标》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紧扣教材,按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知识点和能力编排,把小学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陈述出来,作为学生自我复习、自我检测、自我达标的蓝图。复习目标不外乎是梳理知识、查漏补缺、综合运用、积累方法、提高能力。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复习目标,才能有明确的思想来指导复习工作。复习是引导学生回忆、巩固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引导学生系统梳理和重新建构知识的过程,不只是应考。不应该仅仅是重复以往教学过的内容,而应该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意复习的形式
2.1 复习内容要体现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可提示学生参照课本中的“回顾・拓展”和课后练习题,同时注明各题型出现在课本的哪一页);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一体整体复习;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为主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2 复习过程要有开放性。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就应重点复习哪些字;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2.3 知识之间要有融合性。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处理好”三个”关系
3.1 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复习阶段也是一样,不能把复习内容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而要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如:鼓励学生多读读课外书、报纸,多看看电视新闻,多写写观察日记,多关注人生百态,多说说生活见闻,多议议社会热点、焦点;另一方面,注重拓展延伸,要指导并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2 处理好打好基础与巩固提高的关系。“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一个扎实根基,才能筑成稳固雄伟的大厦。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更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因此,语文复习必须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展开拉网式的既顾及全面又突出重点的拼音、字、词、句、段、篇的系统复习,并凭借拼音、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促进学生的观察、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需要的综合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存储与提取、重组与整合、理解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提高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3 处理好自主复习与老师指导的关系。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多地给予自主复习机会,坚决摈弃越俎代庖做法,努力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思考结果。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练习、讨论、交流,老师弯下身走近学生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实在在的巡视和指导,教师尽可能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给予有效指导,尽可能发现普遍问题,以利于针对性讲评。学生能够解决的,教师不包办代替。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加倍关心。
小学语文复习教学建议
一、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是复习中一个突出的矛盾,为了减 轻工作大力,提高复习效率,应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一是开展科组内集体定计划、备课和编写复习资料的教研活动。活动可以采取既分且合的形式。例如编写资料,先召集校内同级(班、组)教师召开研讨会,明确编写的目的和要求;再把各科相关的知识点分配给教师编写;然后集体审议大家编写出来的资料;最后,各教师在使用时还要结合班级实际有所增删。这样,集中众人的智慧,提高了资料的质量,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我们各教师对各科每天的作业量和自习辅导都要进行一定的规范和沟通;三是我们淡化单科独进,增加班级、年级整体任务的完成,增强任课教师间协作与配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争先为学生成绩的全面提高献计献策多作贡献,形成了教师群体的整体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学校各班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深化课堂复习,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也是我们不变的主题。
1、归纳概括,疏理知识。
复习课,不是对所学知识再进行简单的罗列和机械的重复,而是在重温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脉络和结构进一步归纳概括,达到熟练、透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认识上有一个飞跃。如:在复习时教师可提示:本册教材你自己认为哪个单元学得较好,哪个单元有点问题?哪个知识点你还是感到困惑?让学生在复习前就做到心中有底。复习到单元又可提示: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一单元里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主要围绕什么进行学习的?学生回答前可以看书和相互提醒,然后叫学生回答,再叫学生补充,由于把主动权教给了学生,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师生共同整理成知识体系,这样通过归纳概括,有利于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整体认知结构,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2、分类指导,查漏补缺。
小学知识循序渐进,各知识间的联系密切。在复习时,教师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查漏补缺。具体地说,就是对所学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并通过知识的串连性和连接点,将学生复习前零散无序、认识模糊的概念及题解纵横沟通,形成整体感知。查漏补缺,调查为先。在复习前摸清学生中的“漏”和“缺”非常重要,在复习课中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正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平时摘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复习课之前,作些摸底调查也非常必要。
3、讲练结合,发展思维。
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讲和练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内容,但要以练为主,且以学生自己笔练为主,应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常见复习时有的课还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或者以教师提问个别学生应答为主。实践证明这些方式大多没有以学生动笔练习为主的效果好。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也就是说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地让学生多做综合性的练习题、复习题,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思维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弄清每节复习课的目的作用,分清主次、难易、深浅,哪些题需要多做多练,要做到胸中有数,精练、善练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形成合力,提高教学效果。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脉络,以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新消化、理解与掌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好以下两个环节:
(1)有的放矢――点要害。复习课最忌讳的是题海战役,使学生不堪重负。要避免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必须钻进题海,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实际,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挑选典型性练习,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复习过程不是机械地重复过去教学的过程,也不是抓几个重点、补几处缺漏、选几道练习、讲几个错例,而是把复习的过程变为书本知识再过渡的过程。复习应当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旧”题也要“新”做。所以复习的范例应做到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
(2)分类讲解――找缺陷。利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收集到学生的错题集,找缺陷时就可以围绕错题集来复习,在复习课堂中,提倡学生之间横向交流、允许学生交头接耳、说话,自由结合,互助合作,真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中有快乐,复习中有技巧”的哲理;还可以分板块、分专题复习,教师帮学生理清要点,说明常见错误的防止和纠正策略。
4、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机械、重复、单调的现象。如果让学生统一训练同样的题目,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结果往往是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教师吃力不讨好。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特别要做好辅差工作。同一复习内容,对低层次学生,教师不仅改进教法,还指点学法,清除他们学习中的障碍,对学习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具体指导,即“牵着过河”;对高层学生启发诱导,以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不停地向新知识领域迈进,即“指导过河”,以求在课堂有限时间内,使每个学生都有所长进。教学过程不但要注意专业项目的训练,更要注意试前的心理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