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介绍
三年级是连接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过渡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了三年级的教学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一、认真审题,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往往对审题拘于形式,拿到题目就把题中数字简单组合,导致错误。应用题是有情节、有具体内容和问题的,所以首先要加强学生“说”的培养,理解题意。有些应用题的叙述较为抽象、冗长,可引导学生将题目的叙述进行简化,抓住主要矛盾,说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二、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教学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画线段图不仅是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
三、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提高解题能力。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四、充分四、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
四、学生生活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是他们架起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较为顺利地理解应用题中教学术语和数量关系。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
1.基础知识方面,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准,归纳整理课本上的知识点,重点标记难点,在课堂提问、习题训练、作业布置上适当安排相关内容。
2.数学思维方面,鼓励他们从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多想想与众不同的方法,碰到类型题时也注意总结用到的知识点。三年级数学对空间思维能力也有要求,需要多锻炼空间推理能力。
3.教学上,采用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有助于学生轻松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进度的不同和能力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4.在教学方法上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确立好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5.在作业安排上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堂巧练。力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上的偏差。
三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创设图像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这一切必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研究活动。例如,教学10的加减法时,有的教师运用电脑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了动画片:“小鸡吃食”的故事情境。即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现左盘4只,右盘6只的画面。根据所供画面要求学生讲述故事情节,再根据画面提出10以内的加、减法问题,怎样列式,引出新课内容。在巩固练习时,又出现了“小松鼠背松果回家,一路走一掉”“套圈游戏”等画面,引导学生列式计算,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营造倾听的氛围。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共事,是否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课堂上培养。如:学生汇报时,教师认真板书;学生说想法时,教师走到发言者的身旁侧身倾听,并对发言者说“你说的我听懂了,你说的很好……”,为学生树立了倾听的榜样。
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绝大多数内容可以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能很快把他们的思想集中到学习中来,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11—20个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买一个12元的文具盒,你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将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学生们议一议。这样创设情境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