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怎么进行提问

庄宇 224分享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而课堂提问是很多老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方法

  一、巧问,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教学数学广角――生活中的数学时,活动之一:师问:用三张数字卡片2、6、7摆出不同的三位数,能摆几个?动手摆一摆。(学生动手摆一摆。)生:能摆6个。师:为什么这三张卡片能摆出6个不同的三位数?生:因为卡片上的数字不同,每一个数字与其它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两个不同的三位数。师:说说看都组成了哪些数?师:同学们真行!如果是换成2、0、7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立即有学生回答,生A:6个。生B:4个。师:为什么是6个?为什么是4个?动手摆一摆。(学生摆一摆后,)师:现在请摆得4个的同学把你摆的数字读给我们听。生:207、270、702、720。师:请刚才认为可以摆6个数的同学把你摆的数字读给我们听。生:只能摆4个数字。师: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生:0不能放在百位上。师:0为什么不能放在百位上?生:因为这里的百位是最高位,0不能放在最高位。师:0为什么不能放在最高位?通过以上的教学提问设计,学生在不停的思考和实践中学习,既弄清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提问要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研习课题、能力实际,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可望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思维惰性滋生。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师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师:怎么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师: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

  此外,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切入的角度,提问的方式,以把握知识要点,训练重点和教学进程。

  三、设计开放式问题,拓展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如:在一年级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颜色、形状、个数的不同分别来发现排列规律,接着又出示围成圈男女同学跳舞图(动感图),师: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出了个节目,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可以从男女生的排列、服饰款式、颜色的排列、舞蹈动作的排列来发现规律,甚至可以从更多方面来发挥想象力。

  学习数学课堂提问方法

  1、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发问

  相对于小学生思维特点而言,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学科。为此,教师在提问教学时不能单纯的运用“直线式”单向问答方式,而要充分运用设疑、铺垫等启发式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和发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来的知识比教师单方面讲授的知识更加牢靠,从而真正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一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掌握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先找一部分学生列举一些能被2整除的数,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再向学生提问:“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大家看看它们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点?”通过问题的层层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个位数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创设情境,丰富问答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包括数学问题和数学活动两方面的教学,是师生之间通过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建立沟通桥梁的互动发展过程。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对学生个性特点的把握,和生活经验的累积。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出发,立足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的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与问题情境相结合。通过情境的创设,丰富课堂提问的问答形式,将教师提问的单一形式丰富发展为,师生互动,学生在探究中提问的多样化问答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积极性。

  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拿出一个易拉罐,让学生用纸给易拉罐做一个“外衣”。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出“用什么样形状的纸来做呢?”“长方形纸的长需要多长合适呢?”等探究性问题。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对问题的解决,学生逐渐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

  3、精心准备,提高问题质量

  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可以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桥梁,引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问题的提出要把握恰当时机,真正起到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引导探究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时,教师让学生用教具自己摆一个长方形,学生能够选择两长两短的四根小棒进行摆放。然后教师提问,“谁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的学生回答四边之和,有的同学利用学过的乘法知识,回答两个长加两个宽。通过对问题的发散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73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