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庄宇 224分享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想问”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不向老师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而不敢问。因此,教师应尽力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为学生的提问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勤于思维,敢于提问。课堂上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不举手就站起来发言、插话。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失去发言机会,火花随之而熄灭。教师应尽力在每一细微处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智慧型的教师常常会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有效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这样既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具有求知欲、好奇心强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来激发学生想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留给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善问”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质疑是创新的基矗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善于提问,教师首先就要在平常的课堂中为学生示范如何提问,并启发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特别是在自已思考后还不明白的情况下,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善于提问的习惯。当然教师也可以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做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利用榜样的号召力,在学生中形成提问的良好风气。在竞赛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开动脑筋主动提问而不做“观众”,能自觉地在“学中问”,“问中学”。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浓,甚至乐此不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启发学生问“半径长度都相等”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一关键处设问,就揭示了特征的实质。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时间,尊重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老师质疑,鼓励学生有疑就问。特别是对学

  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时学生的提问能帮助老师拓展教学的空间,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当然教师也要保证学生提问的质量,不能漫无边际,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关键点上。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会问”

  小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题的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问,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形式等没有掌握。面对新知识点不知道应从哪方面对它进行提问,这类学生占大多数。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让学生“会问”才是具备提问能力的重要标志。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课标中提出“让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生产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发现和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数学问题,善于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年、月、日”认识闰年时,教师可先谈话创设情境: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对照万年历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就知道了,这样的学习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2、创设拓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积极寻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创设拓展空间,让学生标新立异。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通常是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的。我在上课时特意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思考,有些同学就提出“能不能利用三角形或梯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面积公式呢?”这样,拓展思维空间,不仅让学生在质疑、解疑过程中自主探究、发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善于设置矛盾,揭示矛盾,是创造高质量提问的关键。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善于设置矛盾,揭示矛盾,是创造高质量提问的关键。数学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揭示这些矛盾,巧妙地实施提问,以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如:在乘法分配律的复习之后,有学生就提出了有没有“除法分配律”这个样的设想,学生当即展开了争论。有些说老师只教过乘法分配律,哪有除法分配律?有学生说乘法有这样的性质,说不定除法也有这样的性质学生争论一番后,都把眼光投向了教师,希望老师给个说法。对于这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何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一番呢?“对于除法分配律,老师一时也说不清,还是请同学们去验证这个猜想吧1学生们自由组合了探究小组,对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在巡视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发现,学生已经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进行了证明,在汇报时也是“论据”充分:100÷5+200÷5=(100+200)÷5;(2000+3000)÷10=2000÷10+3000÷10;0.6÷0.2-0.2÷0.2=(0.6-0.2)÷0.2;有些小组还用字母表示:(a+b)÷c=a÷c+b÷c由此看来,学生的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学生的探究过程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对该学生的猜想进行了表扬,对同学们的探究精神、探究效果进行了肯定,并以该学生的名字命名为“××除法分配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先激发了学生对新旧知识技能的矛盾冲突,然后采用质疑法提问,解决问题用递进法,层层递进,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提问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加法”时,万以内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上,我先通过习题引入,由易到难,学生的积极性逐渐高涨,这时我及时提问:“如此简单的加法计算看来我们已经轻车熟路了,那位同学说说到底如何进行加法计算呢?加法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由于刚刚计算,并且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思维相当敏捷,各抒己见,既表达了计算方法,还发现了应该注意的问题,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精确、准确。实践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

  1、要把握问题的难易适中。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记得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当时全班同学已经知道了长方形的计算方法,且课堂气氛很活跃,这时我设计的一道应用题是给周长和长求宽,本意是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然而一下子课堂沉寂了,这时我才考虑此类问题应该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周长意义和方法后再提出,此时学生还定位在刚才的顺势思维当中,显得问题太难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2、要注意提问语言的精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

  3、要注意提问的“数量”。

  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的提问过于频繁,尽管有的问题设计的还比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频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我们学校在组织的一节听课活动中,有一位年轻教师,可能也是习惯吧,一堂课下来,我注意数了一下,将近30多个提问,且大多是“好不好”、“行吗”之类的无效提问,弄得整个课堂显得毫无重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学中避免问题过于直白、密集,提高提问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三、要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应该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实现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7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