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注意事项
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改进是焕发数学课堂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学课堂走向有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在课堂中可以起到唤醒思维,调动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思维的目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的出发点
(一)明确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的思维特点
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小学生在于思维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通常情况下来说,他们的思维主要还是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方式,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其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进行过渡。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依赖于具体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辅助。而小学数学知识则是具体思维方式和抽象思维方式的结合,小学生要想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依靠教师正确的引导。而教师在课堂上采取适当的提问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就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不仅对于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更能够从小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研究打下基础。
(二)把握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从年龄方面来说,还处于童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是心理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儿童的活动由原来的游戏为主向以学习为主的方向进行转变,而他们的智力、心理在这个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是学生的学习以及思想、思维模式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已经渐渐形成了一种学习的自豪感,会因为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充满信心,得到鼓励,对于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更愿意积极地回答,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教师可以将课堂提问既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也作为对于学生的一种奖励和激励。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的构建
(一)设计多样化,提出具有科学依据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问题并非是可以随意设计的,而是要具有科学依据,能够发挥到促进教学的作用。首先,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帮助学生区分类似知识点的方面出发。在小学数学知识中,会有一些相似的知识点,让学生们难以分清,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印象。其次,则是要提问学生们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数学知识中,一些知识作为重点和难点,却容易被学生们忽略,教师通过提问这些问题,让学生们对这些问题重视起来。最后,教师的提问应当能够将大量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数学中许多知识点之间是有着重要联系的,有些题目需要利用多个知识点才能够解决,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应当具有知识的关联性,让学生掌握联系知识的能力。
(二)提问多样化,使小学生容易接受问题
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新知识,那么,教师在提问时,应当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自己去思考答案。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知识点,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知识的不同运用方法。而当学生对于问题难以理解时,则可以换个角度来提问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多方位的思考来获得答案。或者为学生设定一个虚假的答案,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去反驳这个错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来向学生提问,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容易接受问题。
(三)把握提问时机,增加提问实效性
课堂提问的时机,对于提问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对于新旧知识进行串联的问题,应当在课堂开始时就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及时回想学过的知识,并能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而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则是要在教师已经讲授过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再进行提问。掌握张雀的提问时机,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数学教学的情境之中,学生更愿意跟随者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思考。让课堂提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将教学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及时公布结果和答案,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的提问得到学生的答案后,要及时地公布结果和答案,让学生获知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这样,不仅是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学心理有着很大的意义。另外,如果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那么,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夸奖和奖励,让学生感到自豪,产生更大的信心。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那么,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正确地思考问题,并给予学生鼓励,避免下次再犯错误。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实施的原则
(一)遵循难易适中,突出重点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对于所有的知识进行提问,那么,教师应当针对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具有重点的提问。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应当以课堂所教授的知识为依据,选择一些较为重点的问题进行提问,问题所设置的难度也要适中,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则达不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作用,如果问题过于困难,学生难以理解问题,回答不出来,教师要进行讲解则要花费过长的时间,而过难的问题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意义却不大。
(二)遵循激发潜力,循循善诱的原则
数学知识中,带有很浓重的抽象色彩,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知识,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那么数学课堂上所要提问的问题,就要围绕指导学生进行抽象思考而设计。因此,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就不能只是单一地填空或者判断式的提问。而是要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来得到一个完全、具体的答案。当学生接触到问题时,就会调动思维进行思考,教师只要在关键之处进行指导,那么,就会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一方面获得了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学生也就逐渐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遵循巧用意境,激发兴趣的原则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那么,学生就会更愿意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的时候,可以设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意境,让学生沉浸于这个意境之中,通过自己动脑,获得问题的答案,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从教师所设置的这个意境中感受到乐趣的时候,不仅会激发学习的兴趣,也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解决疑惑。
(四)遵循结合实际,灵活教学的原则
小学的数学知识一般都较为简单,都是与实际生活有着较大联系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问题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讲问题放入平时所见到的现象中进行思考,那么,学生就更容易理解问题,也会更容易找到答案,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有动力去学习。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提问策略在技术上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提问应当是针对全班学生,既能够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平等地位。其次,教师的提问要带有随机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随时有可能会被提问,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再次,教师要控制问题的数量,问题数量少,则达不到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问题过多,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太少,对问题的印象太浅。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答案的评价要适当,过渡或者过于敷衍的批评、表扬,都难以达到激励学生的效果。
(二)提问策略在指导思想上需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掌握一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当将这种思想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从思想、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各方面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需注意的问题
一、 课堂提问的应以教材为出发点,备透教材备透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以教材为出发点做足预设,不能为问而问,不能脱离教材,脱离学生的实际。把问题预设分为基础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基础性问题要面对全体学生问题的梯度要明显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新知。开放性问题应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进步。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理解能力不是很强。教师在问题预设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设计完的问题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学生的思维误区,找准学生的认知冲突点。力争一针见血,问在学生的兴趣点;问在学而生的疑难点;问在学生的易混淆点;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课前通过检测了解到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平行四边形利用割补法求面积的策略。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②用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能否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③动手测量数据,找出求一个三角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掌握得清楚,设计的问题①、②是基础性问题,全班大多数学生基本可以作答。问题②、③又兼顾了开放性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寻找不同方法的推到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提问效果。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是对于新知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只有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才能使认识的主体即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学习。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出既具有思考性和深刻性,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 课堂提问还应注意量的控制
课堂提问的设计还应注意全局性,要体现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密度和思维深度,避免繁琐、低效、无意义的问题来影响学生的思考过程。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哪两条线段有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显而易见第一位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学生的思维深度要更高。不仅问出了梯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还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而第二组问题问的过于繁琐不利于学生对于教师提问的意图进行把握,造成了思维的定向性不足,从而使教学效果下降。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切入点。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的时机应把握准确,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能把问题的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的开始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课堂中的提问要起到点睛之笔,对于学生突破重、难点起到作用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总结规律,探索知识。调动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例如:讲小数除法时,一个教师问:50÷25= 75÷25=?然后直接出示75÷2.5= ? 问学生为什么不会做,学生会说:因为除数是小数了。教师可顺势说:那就去掉小数点就行了。学生:去掉小数点就改变了除数的大小了,商也就变了。师:那除数的小数点去掉,也就是除数怎样了?生:扩大了10倍。师: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应该怎么办?生:被除数也扩大10倍。师:根据是什么?生:除法的基本性质……师:当遇到新问题不能直接解决,看能否将它变形,变成以前学过的知识,用以前的方法解决新知识,这就是转化。本课的主人清楚的把握了学生学习的困难点,用简单的几个问题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课堂提问应注意全面性。
现在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拉火车、接龙、先指名后提问的现象,这些活动看似使课堂活跃了,但实际上是部分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维。使大多数的学生思维没有得到了相应的锻炼。
五、 课堂提问应注意等待时间
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问题的等待时间,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对于优等生应做到有效的引导,使得优等生在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师也应对于学困生做适当的指导,使学困生能紧跟其他学生的脚步。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思维进行碰撞,同时让优等生带动全班的思维,使课堂向着良性运转。
六、 课堂提问应注意课堂生成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年龄特点,使得小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应做好对于学生“错误”的引导,甚至充分利用学生制造的“错误”来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如在教学《三位数减法》时,出了这一题让学生解答:1000-356=,大部分学生都是按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只有一位学生说他其他方法计算,当时让教师很意外,问:“你是怎样做的,能告诉大家吗?”他答:“我先用999-356算出结果是643,然后再加上1就是644。因为999减任何一个三位数都不要退位,计算简便,被减数是1000,结果再加上1就行了。”同学们豁然开朗,一致表扬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抓住这一绝好时机。问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不需退位”、“简便”、……顿时,课堂上就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纷纷肯定了这种计算方法,认知也在意外中得到了进一步地深化。同学们的思维在随着这位学生的回答中得到了提升的同时。这位学生也得到了肯定,将来还会不断有这样那样的奇思妙想。
七、课堂提问应注意及时反馈
教师在提问的反馈中,教师应以简短语言给与反馈,不要繁琐、要充满真情,学生答对时要给于充分的鼓励,当回答错误或不全时,也不要“惜字如金”进行简单的处理,要以鼓励为主,使学生对探索仍充满了兴趣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