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怎么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方法,尤其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就更显其重要性。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学习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一、有效的提问应情境化、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少年儿童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相象,当他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先播放了一段“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比赛开始前,让同学们猜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为什么?比赛开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白兔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三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画面上小白兔愉快的表情、另外三只小动物的憨态、夸张幽默的伴奏音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比赛结果跟我的猜测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惟独小白兔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恰到好处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有效的提问应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有问必有答,教师提出问题必要有学生回答。不同的答问对象又会产生不同的答问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比如按座位号或按点名册上的学号,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要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一般情况教师可以先叫中等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答的八九不离十或答的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让他们逐步提高。教师应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效的提问应让内容有启发性
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比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1)你想把圆形转化成什么图形?(2)转化后的图形和圆形有什么关系?(3)怎么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圆的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又培养了数学思想。
四、有效的提问应把握提问的时机
把握提问时机就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刻,提出问题,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解决问题的向往,从而发展学生思维。一般来讲,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时,或者当学生需要反思时,再或者当学生的思维需要提升时,这些可就是教师提问的最佳时刻。
比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先请同学们结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大胆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猜想:也是底面积×高,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这时学生的思维有可能受阻。老师紧跟着提出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这样的提问就及时的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有效的提问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如: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一、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重视课前准备,保证问题的层次性
在开展课堂教学提问之前应当从学生实际的学习经验开始,遵循教学目标的指导,保证课堂中心和难点全面的呈现,使问题能够按照层层递进的效果来完成。设计的问题尽量少且具有明显的可思考性。这一原则大部分教师都了解,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往往进行得不够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2.课堂时间巧妙提问,合理提出回答者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当紧抓时机,利用准备、详细的话语进行提问。严禁对问题重复和话语缓慢,保证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成功地抓住。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寻找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回答,保证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应当适当给予一定的照顾,经常通过提问的方式来鼓励这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应当多重视其没有解决的问题。
3.课后进行有效的反思,重视课堂细节
每当结束一节课后,教师都应该全面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反思,认真思考每个学生的回答,结合实际的接受状态来保证课堂效果良好,做好总结归纳工作,在反思中进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二、课堂提问和回答应当保证学生的中心地位
通常情况下,教师对于疑难问题都会作为对学生的训练来使用,其本质还是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情况下。效率高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运用自身所学来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学习相比传统模式具有更好的效果,也是新课标中重点提倡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拓宽教师在教学过程实践中的思路方法,教学相长。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问到学生一句话“还有什么问题?”绝大部分情况下学生都会回答没有问题,但是长此以往,其实是真的存在问题只是教师没有发现而已,因此,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出现,笔者列出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能够形成敢提问题、善提问题的习惯,这项能力不仅能够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而且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究其原因,学生不提问题并非学生没有问题,而是学生不愿意提问题,不敢提问题导致的,学生受到自己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影响,怕提问之后会被同学笑话等。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对于学生提问题能力的培养,对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第二,创造学生提问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有意设置一定的提问内容在课堂中,并且提醒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思考,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教师照做学生的立场来反思自身的行为,对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寻找方法进行避免,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第三,正确处理学生的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论其难度大小,教师都应当一视同仁,不能存在丝毫的不乐意情绪,认真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回答,并且充分肯定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多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