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怎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庄宇 224分享

  数学家庭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数学家庭作业主要局限于强化巩固练习,让学生回家完成而已,一般都要求用笔头来完成。学生普遍感到作业单调而枯燥,索然无味,往往应付了事,作业的效率较差。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有效布置小学数学作业

  1.加强学生堂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的教育观是不应该把数学只看作一门单纯的学科知识,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堂上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学生作业的一种体现。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力求加强学生堂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计划课堂上要做哪些操作活动,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好哪些活动用具等。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在让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后,进行以下的堂上操作活动:用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其他的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伸手到袋子里摸出教师或同学说出的图形,提高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认识;让学生用纸画出所学过的四种图形,每种都多画几个,然后用剪刀把这些图形剪下来,再用这些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画。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拼出了小汽车、火车、房子、轮船等。这种堂上操作活动既发挥了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拼出多种不同的图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2.作业布置要突出目的性

  数学书面作业内容的选定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切忌机械照抄、照搬课后练习或随意信手拈来,无目的、无针对性地乱布置一气。如果教师无目的地盲目布置,不但达不到"优质、高效、低耗"的作业要求,而且还会出现主次不一、轻重不分、顾此失彼的现象。那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如何突出作业的目的性呢?首先,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应重新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研究作业目标,确定训练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还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努力做到精练、巧练、趣练和有针对性的练。同时,也要注意在布置的作业中既要有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硬件作业,又要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激发兴趣等软件作业。

  3.作业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一个班上学生知识层次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同一层次、要求的作业,就收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不能一刀切,而要按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来分层次布置。实践证明:这种分层次布置法既有利于中差生的矫正和达标,又照顾了优生的超前发展和能力培养。如,我在布置作业时对学习差一些的学生采取了"从基础知识着眼、基本概念着手,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措施,对他们布置一些与例题相似的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为主的较浅显易做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成功感,消除恐惧心理,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对中等生我采取了"从重点着眼、基本技能着手、半扶半放"的措施,布置一些与例题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技能性、能力性、智力性为主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优等生我采取了"从知识难点着眼、重点着手,高起点、快节奏、一放到底"的措施,布置一些以综合性、系统性为主且难度稍大的作业题,以发挥他们学习中的创造性和技巧性,满足他们不断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4.布置的家庭作业要讲究"阅读"性

  新教材注重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从一年级开始就以生动有趣、易于阅读的形式,以"你知道吗?"为题,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发现、数学史的知识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呈现,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除了课堂上充分利用数学新教材的文化特性,让学生切实领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外,在课后,可布置学生形式多样的综合性作业。

  如:布置学生阅读一些数学故事、数学知识,像《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等报刊书籍中的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童话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等;指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记录数学学习、生活经历中的点点滴滴;办《数学小报》、写数学小论文等。

  数学作业的布置方法

  1 作业的形式

  教师应布置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作业。分层次作业就是根据知识点的多少、思维的难易程度、知识交叉联系的程度等把作业分成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层次为基本题,针对一般学生而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第三层次为发展题,针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重要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师对各层次习题的设置的基础是教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的正确理解,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合理分析。

  在新授章节的作业设计中,笔者对各层次习题设置的标准为:第一层次习题以课本练习和练习册A组习题为主,重在数学知识的构建和巩固的基础性训练;第二层次习题以练习册B组习题和补充习题为主,重在数学概念理解、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第三层次以拓展型、探索型和开放性习题为主。

  如在高二年级讲解数列求和专题后的作业设置中,第一层次习题为简单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练习,或是利用公式求解数列基本量;第二层次习题是常见的求和方法运用,如分析通项、裂项相消、错位相减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等;第三层次则渗透字母讨论、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等。对于一般的高二学生,能基本理解和掌握第二层次习题,就已经完成教学目标。

  而在高三总复习期间,设置相同的数列求和内容的作业时,分层的标准就不同了,部分高二时为第二层次难度的习题,在高三时可列入第一层次。这就说明,随着教学的深入,不同章节、不同时段的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是应该有所不同的,是具有一定的发展性的。

  2 批改作业的方式

  2.1 分项评价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采取分项评价的批改策略,主要看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是否清晰简捷、具有独创性,有无超额完成作业的情况。

  2.2 鼓励上进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认识、实践活动。造成一些学生作业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差生改变现状,取得大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优等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3 一题多改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一题多改,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

  3 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3.1 以一本参考书为主现在的参考书很多,要精心挑选一本参考书,根据教学目标选取题目,不出偏题怪题。

  3.2 自己先做凡是布置的作业,教师自己一定要先做一遍,删去繁、难、偏、旧的题,修改一些数据,使问题简单化,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3.3 独立思考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不要抄袭,不会做的题可以空着,使教师可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刀切。

  3.4 及时改错作业本的右侧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专门用于改错。不怕不会做,就怕不改错。作业中的错误一定要及时纠正。教师要针对问题及时讲评,每天批改作业时,都要检查学生上一次作业改错的情况。

    73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