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合理布置
数学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作业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数学作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讲授内容的一个很好补充,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作业布置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如果教师能合理地布置作业,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数学技能发展。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科学布置小学数学的课时作业
1.作业的量要适宜难度要适中
在媒体上经常看到小学生的家长对小学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的量和难度进行抱怨,认为量太大,难度太深,导致小学生筋疲力尽都做不完,实践证明这种对作业疲于应付效率的确很差,难怪家长意见很大。小学生毕竟不是初中生、高中生,他们单薄、脆弱的身心承载不了巨大的作业负荷量,这样不仅使孩子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抹杀了孩子的灵感,更会使孩子对数学,甚至对数学任课老师产生厌烦的情绪,必然导致小学生做作业受到事与愿违的后果,亲爱的老师们,何苦呢?所以小学生的作业的量要适宜、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孩子放学后有作业可做,同时要求孩子能做、会做。不要铺天盖地布置大量的作业,使孩子失去了玩耍的空间时间,也不要布置一些难题、偏题、怪题,使孩子对数学产生畏惧心里而产生讨厌的心里,导致得不偿失。所以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精心选题,要考虑班情学情状况,让布置下的作业让小学生做的得心应手,找到学习数学的成就之感,例如,布置小学五年级小数意义和读、写方法时,我有意布置:(1)仔细想,认真填布置2道题,(2)看图写一写,读一读布置3道题,(3)读出或写出下面横线上的小数两道,如,北京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5公顷,读作( );珠穆朗玛峰现在的海拔是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写作( )。这样的作业孩子做的不仅不疲劳,也不束手无策,不仅使小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也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2.作业的布置要具有启发诱导性
传统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随意、简单,缺乏启发诱导的作用,不能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也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进行举一反三,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春风的沐浴,我们数学老师的教学理念应该从机械、呆板模式中走出来,与时俱进,在作业布置要充分体现创新性、启发性、有效性,我在教五年级数学时,在作业布置方面独具匠心,例如,(一)用心思考,细致填写,如(1)7.26加上( )才能得到整数;(2)被减数比差多2.6,比减数多3.2,被减数是( );(二)仔细推敲,准确判断,如(1)0.5+0.1-0.5+0.1的结果是0( );(2)小数加小数和仍然是小数( );(三)反复思考,谨慎选择,(1)在一道题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12,减数是4.8,差是( )A、7.2 B、16.8 C、1.2;(2)甲乙两数的和比甲数多2.7,比艺数多3.5,甲数比乙数多( )。A、1.8 B、5.2 C、0.8 ;(四)要认真审题,耐心计算,如(1)11.6+0.04=( ),(2).0.6-0.54=( ),(3)1.65+7.25=( )还有(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如一桶水,倒去3.2千克,剩下的比倒去的多2.8千克,这桶水原有多少千克?,这些作业的题目都不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题目,都对孩子有启发作用,都需孩子深思熟虑才能做出答案,这些作业习题可以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提升数学成绩。
3.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兴趣爱好,智商情商以及学习态度的差异,导致小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但我们有的数学老师不考虑班情、学情的实际情况,在作业布置时一刀裁,导致不是优等生感觉太简单,容易产生不屑一顾的态度,就是学困生感觉太深奥,打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情,这样的作业布置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布置数学课时作业时要认真分析学情,要充分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精神,例如,我们在讲小数加减法进行作业布置时,难度要有层次感,既要注重基础题的练习,又要注重中等难度题,还要出一些拔尖�},让学困生能做,找到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又要使中等生会做,使他们动一下脑筋,认真思考一下作出答案,同时让优等生去挑战作业压轴题,在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后,感到学习小学数学有成就感、有新鲜感、有新颖感。由于小学生喜欢好奇,喜欢直观性的东西,而我们的小学数学却都是一些冰冷的数字和符号组成,比较抽象,当然这样的作业学生兴趣不大,如果能与生活中实例直观展现出来效果却迥然不同,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1+1=?孩子对这个题目不太在意,如果小猴子吃了一个苹果,有吃了一个桃子,一共吃几个水果?孩子会非常高兴参与问题讨论,在乐中得出答案,这就是因材施教的魅力所在,这样学习小学数学完全成为孩子们开心的事情,我想孩子们数学想不提高都难。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设计
一、突出自主性,变被动为主动
新课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主张“现代学习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的不同,恰当地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兼顾整体和弱、优势群体的发展,设计一些可供选择的作业,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不仅能让学生减少畏难情绪,体验成功,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
二、体现实用性,贴近生活实践
现在的很多小学生拥有一流的解题水平,纸上谈兵头头是道,但碰到实际问题却傻眼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应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并且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确实,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而不用受统一标准的束缚,把学生那些相当枯燥的数学学习中拯救出来,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生活中寻找答案。也可以和不同的学科进行结合,这样增加了作业题目的多样化,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加深对数学的认识,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使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尝试开放性,解除思想禁锢
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数学作业的内容不能只是把作业禁锢在课本中,教师可以尝试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扩展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比如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空间,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发现自己的差距的机会。 作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一定局限于书面形,也可以使口头形式、日记形式、演示形式的,甚至也可以是对其创作成果进行展示形式,彼此交叉相互包含,尽量多样性,让学生感觉到完成数学作业是一种愉快的活动。
四、凸显趣味性,游戏化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新知、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因此数学作业布置设计时要从单一的式和燥的方式中走出来,以所学知识内容为核心,尽量把作业的题型、格式推陈出新,让作业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五、尊重差异性,分层次设置作业
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同,个体的差异性是存在的,要重视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作业的布置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次设置作业的办法。首先要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将学生分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布置设计该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在做完作业之后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分层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要告诉他们,分组是为了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更好地发展。要及时对分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整,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提升更高的一组,形成学生的竞争意识。
六、杜绝作业体罚
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完成作业,出现这种情况时,不能一味的指责、批评,更不能体罚。要找到未完成作业的原因,甚至可以对于完成作业情况不好的学生,如他完成作业时你奖励他,这样可能会更容易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