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方法有哪些
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延伸。作业反映学生的学情,有利于教师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充分的体现了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种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布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1.作业的设计达到,实践中获得知识。
知识是生活经验的总结,知识的的获取通过实践体验,印象深刻,更容易理解,达到融会贯通。教师针对相关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实践操作的作业,实践中思考、透彻领悟所学的数学知识,实践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地过程中,要提取数学信息,探究发现,总结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作业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作业更应该从生活化入手,开展作业设计。作业与生活紧密结合,更利于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巩固,更能使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让学生们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进行,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老师们可以要求学生们独立完成一次超市购物的活动,这种活动作业的设计不但培养学生们独立行动能力的同时,而且体验到学习小数加减法的乐趣,进而巩固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数学理论知识。当学生们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体验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时,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作业设计也可以切实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3.作业增强趣味性
数学教学注重直观,对于小学生的数学作业设计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调整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作业做题, 做练习册,做模拟试卷等,要适时做改变,如自己测量客厅的面积,画出草图,并写出测量报告,每个孩子家的客厅形状不同,亲自操作会让学生十分感兴趣。另外还可以固定题目,要求学生回家给家长讲题,并拍成小视频,学生都乐于表现,就会认真地去做,不仅加强了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改变作业形式,让作业不再枯燥,而生动起来,从被动到主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作业层次化
班里的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参差不一的现象,因才施教,是我们教师都非常熟悉的教学原则,在布置作业这一环节,也应遵守因才设计作业地数量和难度,不应该全班同学统一要求,而是应当从学生们整体的情况出发,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都考虑进去,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出具有层次的作业,这样可以让全班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
(一)以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出发点设计作业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好奇心,爱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当以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为出发点,从生活中寻找真实有趣的案例,设计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的题目。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数学作业,小学生便会喜欢做,愿意做。比如,在我布置的让小学生认识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数学作业中,我让小学生去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以此让他们用手、用眼体验和熟悉这些长度单位,从而巩固对这些长度单位的认识。小学生对此都很积极,作业完成的情况都相当好,而且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也都更进了一步。
(二)有效的结合作业的质与量
小学数学作业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或者发挥多大程度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作业的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也并不是说,作业的量越多越好。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还不能持续的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若是作业的量过大,反而使小学生很快厌烦做作业,长此以往,便产生抵触情绪。小学数学作业的用时,一般在30分钟以内比较好。那么,如何保证这30分钟内的学习效果呢?这便需要在作业的“质”上下功夫。一般来讲,作业的重难点要分布合理,能让学生较快较直接地掌握基础知识与重点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作业的“质”与“量”要进行有效的结合。
(三)发展数学思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一定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对以后的数学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在作业中加入一些探究性的或者需要合作的题目,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集思广益,拓展思维,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例如,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让他们做一些比较有深度,可以拓展思维的题目。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尝试做一些稍有难度的数学题,以期能让他们继续有所提高。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则为他们布置一些具有基础性知识的作业,让他们能够完成任务,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