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小学数学自学能力

庄宇 224分享

  自学能力是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但能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还能减轻师生的教学与学习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最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1. 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2. 组织有效的自学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人际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自由、愉快的心理状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学活动。学生的思维才能充分地、创造性地展开;学生才会想学、爱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学生自学取得成功时教师应用会心的微笑,赞扬的点头,亲切的抚摸或肯定的赞美性的语言,使学生拥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在学生自学有困难、有障碍时,教师要主动、耐心地辅导、点拔、帮助,为学生解忧排难;在学生回答错时,教师应用引导、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再去探索,使学生觉得有一种力量在鼓励他。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问,甚至要允许学生辨论,甚至保留自己的意见。总之,只有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人性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

  3.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3.1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

  3.2 试着看懂例题。

  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试做 “做一做”。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

  3.3 寻找生活数学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4.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进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就是把课堂教学变成几个小课堂,使师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共同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学生在宽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自学、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学习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取成功的强烈愿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各抒已见,相互分析、比较、判断、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如在教“三角形面积”时,让学生剪2个相同的三角形进行拼图,讨论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当汇报讨论结果时,有几组就发现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拼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讨论、交流、发现中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可见,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沟通的合作意识力和良好的团队观念。

  5. 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只是随便看看书,而是会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会在书上用铅笔写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自学时就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即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学质疑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质疑

  小学生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和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学质疑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新的问题或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小学生都有一种想积极表现自己的欲望,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和同学的认可。学生只有长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思考,敢于发问,质疑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创新思维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良好的氛围,采用平等、民主的方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质疑。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学习热情也明显高于原来。

  二、巧妙指导学法,帮助学生质疑

  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有这样的现象:当老师要求提出一个问题时,不少学生提不出来,或者是提出问题时语言表达不清。那么要想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在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笔圈、点、画出教材中的重难点,多问一些“为什么”。为了避免学生自学时更有条理性,教师还可以事先准备预习提纲,将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和应达到的目标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另外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质疑的方法,要注重新旧知识的比较,能抓住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质疑,有些问题在老师意料之外,如果课堂上解决不了的,可以留到课外去解决,千万不要放不下架子,作为老师一定要宽容,要重视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只有对学生质疑方法加以正确引导,才能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恰当把握时机,鼓励学生质疑

  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质疑氛围,掌握了质疑的方法,不少学生还是不敢说、不敢举手,怕说错了同学会嘲笑,这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几次下来,心里就产生了阴影,逐渐失去了发言的勇气,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特别是渐入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别强;有的孩子因为天生反应比别人慢、性格懦弱,没有勇气与人交流,在有限的时间里来不及思考老师的问题,因此也失去了质疑交流的机会,所以教师应提供充足的质疑空间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疑惑、观点同师生进行交流。质疑的时机可以放在课前、课中和课外,这样既能照顾到优生,又能为中下等生创造机会。

  例如教学《正反比例的意义》时,内容不是太复杂,就可以采用课前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质疑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惑,然后互相答疑,这样不仅为新授课教学扫除障碍,而且教师上课时可以有目的进行重、难点讲解。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可以采用课中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自学思考几分钟,有的学生会紧缩眉头,面露难色,此时教师乘势提议让学生小组内进行质疑讨论解决;再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给学生充分的质疑机会,当学生提出“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学生不难发现比、除法、分数的关系,帮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把握比的基本性质,这样可以弥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探讨新知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73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