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怎么对小学数学自学能力进行培养
数学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学科,其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将来的希望,其教育问题事关重大,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担负起身上的责任,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尤其是小学教师,更应该为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方法
1.自学例题
教师在进行例题讲解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例题描述的内容,通过阅题之后得出了哪些条件,让学生将不理解的部分作上相应的标记,然后主动提问,教师在旁进行引导,让学生彻底融入例题的解答之中,让其思维自动随着问题的展开而进行思考。
2.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讲,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问,因此数学教学的目的也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比如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个现实生活场景,然后将所要讲解的知识融入进去,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如果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可以在旁边进行相应的提示,防止学生思维出现断层,影响引导效果。
3.形成良性互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师一直地讲解,学生在座位上听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应该实现转变。教师应该改变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自己与学生摆在同等的地位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和谐、没有压力的氛围,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让学生和教师一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都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此时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协调的作用,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相关的问题讨论之后再将所得的成果统一进行记录交给教师,让教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指正,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然后和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此便实现了教师与同学一起分析问题、一起解答问题的目标,达到了师生良性互动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力有所帮助,而且对将来工作学习大有帮助。在低年级教学中,就应该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了。比如上课要坐姿端正,认真听讲,善于思考,积极举手;理清思路,做题细心,及时检查。到中高年级,更应重视验算检查等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养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课堂上严格培养、帮助、指导学生。这样坚持下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养成了。对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敏锐的观察力是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保障
观察是思考的根据,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通过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教材中的图示,引导学生定向,前后一致,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达到培养学生的初步自学能力。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材出示的平分桃子的图清楚地展示了平均分的过程,但学生未必能看懂每个图所表示的含义,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此图,边看边说出图意,使学生明白上面一幅情境图表示要把4只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下面这幅图表示分的过程与结果。当学生能用语言正确表述教材所提供思维模式图的含义时,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训练,大多数学生能较确切地并有条理地说出例题图示的含义。数学课本的图示,虽然相当简洁,但往往是一段教材的中心所在,数量关系、法则、算理全部寓于其中,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插图的基础上主动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特点,使学生想得深,看得透,建立正确的概念。
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
为保证自学行之有效,教师应出示自学提纲给学生引路,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方法。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自学能力。例如《确定位置》一节的自学要求是:①列和行的含义是什么?②怎样确定一个事物具体的位置?③用简单的方法怎样表示?④在用简单方法表示时要注意什么?看书自学应有时间保证,千万不能搞形式化。
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会产生获取成功的预感,激起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浓厚学习兴趣是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核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学习,来源于浓厚的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就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向哪边移动很容易弄错,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几组数的对比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且用通俗的语言和他们一起总结:乘向右或前移动,除以向左或后移动。学生边说边用手比划,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快。
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特点和难易程度,采取生动有趣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使学生易懂易学,倍感兴趣。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心理支撑
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不同,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改变原来的观念,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关心,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要民主、宽容。在课外更应该花费时间,多和学生接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变化,一旦发现情绪不对时,及时找他们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就会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作为一名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个性,时时关心每一位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要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而不能一味的指责,甚至打骂。要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讲课当中充分发挥自学作用,通过自学和同学讨论,学生感到困难的知识就需要寻求老师帮助解决。
老师备课时,一般地说,对学习上的这种难点估计是正确的,但有时估计得不够准,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修改教案。学生通过预习、自学议论,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请老师帮助尽快把它弄懂的心愿。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在他们的大脑皮层上就会出现一个“定向兴奋中心”,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听讲,开动脑筋思考,这时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就有了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目标。现代数学理论指出:教学是教与学,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教师只要在观念上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向,学生才能充分地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