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习惯

庄宇 224分享

  一个学生有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其语文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生成绩、语文素养,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从小学中段就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演讲。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老师讲课尽量别超过20分钟,留给学生预习和自学的时间。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浙江书生中学就特别强调这点。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培养策略探讨

  1、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加减法意识,创建加减法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一方面,教师的教要运用减法的原则。教师不过多干涉学生学习的过程,不直接给学生现成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学会方法。教师更应把课堂作为“学”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另一方面,学生的学要运用加法的原则。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做主。学生要自己设计目标,自己探求真知,自己调控学程。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能动、自动、的良好学习状态。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自己主动运用加法的原则,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构建“四环节”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所谓的四环节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定向、研习、确认和转化四个步骤,把原来单项灌输的课堂转变成以学生自发学习的课堂。

  2.1定向。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分析学习者现有学业状况,对学习行为进行规划与启动的过程。定向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2.2研习。既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以现实学习材料为依据,通过操作、质疑、猜测、讨论等,探求未知的知识领域的过程。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学生提出质疑:弹药在火中会爆炸,邱少云是怎么做到的呢?老师首先肯定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的思考,再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讨论。这个富有冲击力的问题促使每一个学生再思考,再感悟。问题往往会被学生创造性地自主解决了!

  2.3确认。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复现和反思,以语言为中介对研习内容进行比较准确的表达,形成能被主体吸纳的信息,并与“内存”建立联系的过程。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

  2.4转化。就是学生把学习成果内化的过程。这一环节是最终目的和结果。经过学习者的操作、探究、研习,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知道了学习结果,并加以理性的确认,并通过练习、应用、再操作等迁移、拓展活动,达到举一反3触类旁通,将既得学习结果与探究的过程体验的经验“内化”

  3、采用灵活的课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会根据已有认知与经验背景,自觉选择不同学习方式,教师也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法来设计、确定教法。

  3.1发现学习型课堂: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按照自己的学习思路,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多用于训练课,应用类课,如学习《新型玻璃》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选择课文中任意一种喜欢的玻璃,找出其特点、用途,读熟相关段落。然后各小组汇报所学,最后其他同学评价总结。这样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学习效果好,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3.2还原型课堂:小学生好动、爱模仿。教师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开展具体活动还原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和过程。适用于实践类课,基本结构为:商定任务———课文还原———交流展示———总结应用。如学习《草船借箭》时,大胆选出同学扮演“诸葛亮”,扮演“鲁肃”等角色,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借箭的过程还原。这样的课堂生动、活泼、有趣,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当然,学无定法,那么教师的教也应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善于探索,根据小学语文的特点,采用灵活的课型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72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