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庄宇 224分享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性阶段,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教学过程有序进行、便于知识获取、便于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语文学习应培养的学习习惯。

  1 、提前预习。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学生学习什么学科,都需要提前进行充分预习。学生的课前预习不仅可以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而且还可以做好心理准备。为听讲做好准备。当语文教师在讲课时也可以集中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便于又快又好的消化和吸收新知识。

  2、 细致观察。常言道:"生活中处处有美,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指导他们关注一些细节,通过相似或者相反的事物进行比对,探寻自然美和社会美,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情感丰富和思维活跃,在写作时才能下笔如有神。

  3 、勤于写作。常言道:"好脑子不如一个烂笔头。"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在课堂内引导学生勤于写作。对于那些贴近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思维的书籍引导他们一边阅读一边写作,对于那些关键性词汇和段落进行重点标示,此外,在课堂外也要引导学生根据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进行写作,即使寥寥数笔,也要坚持下来,日复一如,年复一年,才能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习惯的培养,刚开始可以简单,以后写作的字数和技巧应逐步提高,最后形成整篇文章。

  4 、发问和质疑。常言道:"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问和质疑作用显著,通过向教师或者同学质疑和发问,不应浅尝辄止,而要深入发问和大胆发问,对于那些性格孤僻或者不善于发文质疑的学生,语文教师应积极鼓励,名满天下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问题的提出往往比问题的解答更重要。"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作者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中心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发问和质疑,最后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此外,也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为学生以后的深入理解和积极探究奠定基础。

  5 、勤查工具书。工具书是一位无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思索和锐意进取,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势必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艰难险阻,此时教师不应将答案全封不动的告知学生,而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来养成良好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此外,语文教师应积极构建适宜学生查询工具书的良好习惯,通过一些竞赛充分发挥学生查阅工具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语文教师还应教会学生一些有效方法。便于提高查阅工具书的有效性。

  6 、勤于阅读。常言道:"读的熟,则不解说自晓其意。"虽然作者不建议死读硬背,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确值得培养。尤其是阅读那些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使他们终身受益。

  7、 定期复习整理。定期复习整理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触及新知识、强化记忆、促使新旧知识强化关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知识构建体系。

  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1、 逐步提高。一种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刚开始从口号喊起,接着付诸行动,长此以往,一种良好的习惯自然形成。

  2、 注重约束。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他们内心情感波动息息相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力求从课堂时间和空间来约束学生的一些不良言行。

  3 、及时调整。小学生自制能力很差,因此,在良好习惯形成和坏习惯改正的时候,很容易放任自流和敷衍了事,因此,语文教师应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一旦发现恶习产生,应立即进行干预和调整。

  4、 自由飞行。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产生,需要旷日持久和逐步调整,最后进入正轨,此时教师不应过于干涉而应顺其自然。

  三、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长期训练,在不断重复中养成良好习惯,此过程中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归于主观和客观两大类。只要通过适当的注意,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

  1 、增强意志。学生德意志在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作用显著,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强化意志锻炼才能实现。比如:严以律己。不为失败找理由,在不断胜利中提高信心和养成习惯。比如:以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事迹为范本,在不断监督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时常和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比对,明确自身差距,进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2、 兴趣培养。兴趣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一定的兴趣,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增强自身使命感。明确,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开创美好生活,此外,一些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有助于兴趣养成。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来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1.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1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优美的语言艺术打动学生。语文教师是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播者,其语言的基本功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要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就要先使学生对语文教师产生好感,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讲究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化并富有吸引力呢?我认为,第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就是讲课时要表达科学、准确、简练、合乎逻辑。第二,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因为教师形象生动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话语,传神动人的姿态,绘声绘色描绘,都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学生,把课教得更活泼。第三,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教育性,语文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当好"人师",在课堂上不但要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自己的国家。因此,教学语言一定要有教育性,是学生通过健康的思想教育,达到心灵净化、人品美化、感情高尚化的境界。第四,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审美性、启发性,一个语文教师文雅的谈吐,丰富的表情,都会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都会启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

  1.2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说敢问,多说多问,会说会问,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理想的课堂教学,必须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状态转变为富有激烈的参与意识的主动灵活的接收,形成教与学互相协调、和谐、有序的状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敢说敢问,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这种理想境界的重要途径。

  如何才能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呢?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发扬教学民主的精神,我每带一届新生,都要向学生灌输不要迷信老师,要独立思考,消化知识的观点,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家长和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焦点。父母常把学习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考试考了几分?班上排名多少?),如此一来,就是教导孩子,你做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取得这些外在的肯定。

  如果父母亲能教孩子,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的成就感上,感觉就会截然不同了。其中的差别,在于不把孩子跟别人比,孩子只该跟自己比较,多学了一些知识,自己就有所进步,当然值得高兴。如此一来,孩子可以从获得知识当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成就。

  2.2 培养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孩子的学习动机被扼杀的原因之一,是父母亲只认为,在学校考试成绩良好,才是未来有出息的保证。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在意,而造成孩子过多压力。

  2.3 培养孩子的学习弹性。要让孩子永保学习的热忱,除了先让孩子真心喜欢上学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需要培养,就是"学习弹性"。所谓的"学习弹性"指的是,一个人处理压力,面对挫折跟接受挑战的能力。具有学习弹性的孩子,能有效地处理学习挫折,不良成绩,负面评价,以及学习压力。

  (1)帮助孩子做正面的归因。学习弹性的培养,首先应着重在孩子看待挫折的眼光。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遇到挫折时,负面消极的想法,会使人压力倍增,容易半途而废;而正面积极的念头,则会让人拥有极佳的抗压及抗挫能力。

  (2)帮助孩子切割他的功课。面对念不完的课本,做不完的习题,孩子不知如何入手,因而倍感压力。这个时候,父母亲给孩子最好的协助,是帮他将内容做切割,大目标切割为小目标。在这里焦点要放在学习成就上,而不是放在学习成绩上面。

    72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