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庄宇 224分享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小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要重视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朗读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朗读的指导方法

  一、初读激趣,扫清障碍

  l.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激趣”。教学开始,可在读题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课题提出有趣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读课文。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他怎么过河?他过去了吗?在孩子们产生跃跃欲试的探寻欲望时,教师分步提出阅读要求:(1)读: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发音清楚,碰到难读的生字、词语,拼一拼,多读几遍。(2)想:一边读一边思考其他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你能帮助他解决吗?(3)画: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4)讲: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此时按要求朗读课文,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的初步了解。

  2.扫清障碍。

  要让学生感知课文大意,必须要求他们把课文读通,也就是“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做到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回读”。尽管课文有注音,文中的新词80%左右也都是儿童日常生活语汇,学生不难理解,但毕竟是初次接触一篇新课文,肯定会遇到困难。因此,学生在练习读通课文之前,一定先要让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读会生字表中的生字,再以多种形式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此外,凡课文中有难读、难认的字也要提出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课文中有不容易读通的长句子,或虽不长但句中停顿学生不容易把握的句子,也要把它们从文中提出来,指导学生读通顺。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这些障碍如不扫除,任学生带着固有的错误来练读,必然形成错误定势,影响朗读教学效果。

  二、再读课文,抓住重点

  扫清障碍以后,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同时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句段,这样,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就简单了。低年级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目,学生读书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儿是精彩之处,那儿是动人之笔,这儿还有个问题,那儿还有个疑点。这些词、句、段及精彩、疑点就是阅读的重点,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

  1.抓动词,启发读好重音。一个句子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在阅读教学中要抓动词,启发学生读好重音,准确地理解句意。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的这一句话: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教学时,可以这样启发学生:(1)读一读这句话,划出表示动作的词。(蹬、跳、蹦)(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要读重音?(指导动词读重音)(3)生尝试朗读,给予评价。(4)教师引导: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通过抓动词、读重音的指导,学生就能自己理解句子的含义了。

  2.练对话,引导读准语气。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对话及人物的心理叙述,这些对话和叙述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这就是课文的重点。如《小马过河》一文有小马分别和老马以及小松鼠的对话,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小马的天真可爱、老牛的宽厚和松鼠的担心,还要读出老马妈妈对小马的教育语气。学生读好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就可以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把握语速与语调。学生能用合适的语速和语调朗读课文,意味着他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如《小马过河>中的一句:“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小松鼠说的那样深。”这句话真实地再现了小马过河时的担心、惊讶、兴奋与激动,是小马通过小心翼翼的尝试后得出的切身体验。教学时,我这样来启发学生:(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小马心里想法的句子。(2)自由朗读,体会小马的心情。(3)比赛朗读。这样,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学生学会了正确把握语速与语调,并领悟了小马当时的心情。

  三、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通过初读、再读,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之后一定的理解,之后精读课文,让学生在精读中体验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有感情朗读是对文章作者思想感情的再现。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较浅,生活时代和作者文章内容的时空差距大,朗读时很难体会出作者当时展现的心情。所以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再现教材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优美的或丑恶的,崇高的或卑劣的,愉悦的或悲惨的……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读出文章的意境。创设情境的方法有: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隋境、语言描述隋境。

  如教学《流动的画》一课时,可以先借助课件,演示小主人公从火车窗口看到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飘着白纱的山腰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请学生说说如果他自己坐在火车上,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在观察说话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号、叹号、破折号、省略号等所表达的语气。

  2.尝试自读,入境悟情。

  有些教师认为让低年级学生“入境悟情”,主要靠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思想内容的灌输,殊不知这样做恰恰适得其反:往往是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如坠云雾。我们要把读的机会留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只要学生将全部心智投入,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原原本本地读课文,进行“入境悟情”的“尝试”,基本上能够读懂课文。

  在教学《雨后的森林》一文时,学生朗读前,教师可以引导:“雨后的森林里有些什么?”交流后,教师又可以问:“为什么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为什么说森林是祖国的宝库?”在初步阅读时,小学生可能一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可作“入境悟情”的示范,教给学生边读文,边在脑海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并体会感情的方法,必要时可以范读。当学生学会了方法,有了阅读能力,学生自然就能“入境悟情”了。

  3.反馈点拔,提升感悟。

  “自读尝试”后,要进行反馈。在低年级,能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志。学生试读时,最好运用边读边评点的方式,对符合要求的,教师要予以充分肯定;读得不符合要求,说明学生心中的“图像”与课文所描述的“图像”还有“差异”,教师要给予示范和讲解。

  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低年级学生对那些能突出表现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不到位。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点拨,让他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实物、看挂图投影、演示、表演等方法有所侧重地理解。还可以组织讨论,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

  四、注重范读,潜移默化

  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在教学中作适当、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范读时要注意示范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一般地说,较难理解的内容宜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形式。如在教学《小马过河》一课时,对老马教育小马的一段话进行范读。范读前提示学生:“老马教育小马,态度是亲切而又严肃的。同学们注意听,老师用怎样的语气读老马的话:‘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孩子,光听别人说,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范读后提出:“谁能学着老师的语气读一读老马的话呢?”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不少学生还喊着:“老师我读,老师我读。”一连叫了几位同学试读,都能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老马的话。

  事实证明,学生十分喜欢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能学会断句,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发展智能。

  五、及时评价,增强信心

  喜欢表扬和肯定,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天性。只要教师不吝啬对学生的欣赏,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点燃学生的朗读热情。当一个从来不轻易举手,更不敢单独朗读的同学终于有勇气读完一小段后,我会说:“你真行,没有读错一个字,读得也很通顺,要是再读得有感情些就更好了。想不想再读一遍?”他看了看我,使劲的点了点头,这一次果然比第一次好多了。从此,这位同学不但经常踊跃地站起来朗读课文,而且读得越来越好了。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1、多媒体教学

  朗读的方式多样化,课文的呈现形式也与众不同。教师能够利用当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利用不同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生普遍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出动画,利用动画人物的声音朗读课文,引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除声音特点外,多媒体设备还能呈现课本内容的背景以及延伸知识,以诗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例,在朗读课文前,播放相关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甚至播放与“月光”有关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主动参与朗读活动中。

  2、教材选择

  学生具有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实行“分层教学”,将学生特点进行归纳总结,针对他们的优缺点选取合适的朗读教材,例如:对于性格恶劣的学生,让他多读关于道德品质的文章,改正他的缺点,同时发现他活跃的特点,给予部分体育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可以及重视,知道老师能够发现自己的有点,起到促进作用。

  3、朗读方案

  朗读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复述,从视觉转化成听觉的过程,更是将其内在情感完美呈现,让人享受的过程。因此老师应该事先规划朗读方案,其中的抑扬顿挫、大声、轻声、哭腔等方式都应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感、声音、表情将课文呈现,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惧怕将自己的多种面貌呈现给听众,心理素质方面便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4、课文表演

  教师可以采取将课文中的情景实际演绎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表演过程中,利用朗读以及肢体动作呈现课文内容,此教学方案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大家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班级力量能够汇聚一处,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增加班级团结,日后能够共同进步。

  5、布置作业

  因课后作业繁多,导致学生感到疲倦,因此教师可以将朗读算作作业的部分,减少文字类作业,减少学生负担的同时,让学生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更私密的空间开展朗读工作,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其个性化发展,在无人的环境下放飞自我,展现出自己应有的朗读特色,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73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