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用到的一种互相交流的技能,科学有效的提问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善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不断学习,思考总结。教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了解新课标提倡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设计更具有开放性、延展性的问题。了解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合理设计提问。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师设计问题时就会更具备科学性,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2、抓住关键,把握时机。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老师提出具有贯穿全文性质的问题,可以带动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另外,可以在学生疑惑的地方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能力增长。
巴班斯基认为问题教学要求循序渐进的和有目的的向学生提出认识任务,这些任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的掌握新知识时应予以解决的。每堂课都是围绕着教学重难点循序渐进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思维状态适时地发问,使提出的问题和发问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契合程度,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在不同时间点提出适应学生思维变化的不同的要求和问题,有利于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3、引导提问,回归课堂。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其发现和成功的喜悦。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来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是真正启动。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而且是学生探索知识的方式。我们在不断研究教师提问的策略之余,还要关注学生的提问质疑,注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这往往是课堂最有意思价值的部分。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激疑,而且要积极提倡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一)控制问题难度
课堂提问的问题过难或者过易,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和抑止心理,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内容时,需要控制问题的难度。此外,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时需要以学科内容为依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将问题设计在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首先,教师应当掌握教材内容,把握学生学情,以学生的知识层次、教学目标和思维习惯等为依据,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其次,教师应当学会因势利导,变换难度较低问题的提问方向和角度,有效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时指导学生观看图片,提问学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图片中的农家生活安逸,勤俭淳朴。通过转换提问角度的方式,将原本简单的看图说话转变为看图思考,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中人物生活方式、穿着打扮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提升提问效果的目的。
(二)创新提问方式
频繁、重复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会对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造成重要的影响,而新课改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启发性提问的策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需要重视提问技巧,注重创新提问方式。而在教学中教师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创设和变化问题情境,采用迂回式提问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提问过程的新颖性,还能使得提问过程创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迂回式提问方式有逆向问、曲问和悬问,其中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从问题侧面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这句话,多数教师在解释“无赖”时直接询问学生“无赖”的意义,而曲问则是从另一角度进行提问,可提问学生如果小儿是个“无赖”,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儿。这一问法不仅能够很好地解释“无赖”的古今异义,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进而起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达到加深学生对“无赖”意思理解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质疑
新课改要求基础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教师在鼓励学生质疑时,不但需要让学生懂得质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而且需要教会学生善于提问,提高提问的质量。
例如,在讲解文章关键词句的时候,引导学生从上下文间的联系入手进行提问,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从文中的反常现象和矛盾之处提问,此外可以从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方面进行提问。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有效发挥课堂提问教学对拓展学生思维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