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提问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实现预期学习目标。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
一、斟字酌句,提高语言的精确性
语文课堂存在着这样一种“伪问题”现象,教师满口的“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学生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即可,这种不需要动脑筋、不需要阅读文本的课堂提问,是低效而且没有意义的。一节高效的语文课,教师的提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提问的过程中“提问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提问”都是应该认真研究的。
我曾听三年级的一节作文课,执教内容是《写校园里的一处景物》。在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天花板上的物体时,教师这样提问一位学生:“你的头上是什么?”生答:“头发。”师又问:“你头发上面是什么?”生答:“帽子。”一看提问了两次回答都不到位,老师明显生气了,但因为台下坐了很多听课老师,他压了压火气,接着追问道:“你帽子上面是什么?”现在的学生多聪明呀,察言观色那是强项,这孩子显然也发现了老师的生气,这次很用心地进行了思考,然后答道:“是两个毛线球。”台下哄堂大笑,这节课的效果显而易见。课下评课交流时,老师连连埋怨学生基础差。然而,静下心来认真审度这节课,真的是学生基础差导致的吗?
二、因势利导,保护参与的积极性
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我们要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有意识地留取“垦荒区”,给予学生自主质疑、参与知识生发生成的空间,培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以及勇于提问的意识。
近些年苏教版语文统考试卷在“课外阅读”部分总可以看到一道发散题:“请你设计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进行解答。”这样的题型总让语文教师煞费苦心,有提前预设答案的,有教给学生应试技巧的……为什么让教师越俎代庖来做这样的事情,原因只有一个,我们的学生不会提问。
外国人嘲笑我们说:“中国的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会提问?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社会发展需求、学生成长需要的大环境下,我想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需要自省,是不是我们做教师的没有这样的引领意识?是不是我们太过于苛责?我们的孩子究竟是不会问,还是没有宽松的环境,不爱问,不习惯问呢?
三、因材施教,关注个性的差异性
“分清对象,因材施教”是每位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教学中应该首先具备的素养。什么样的问题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每位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好的提问艺术应该是分层的艺术。“提问分层”“对话分层”,设计难易不同的提问主题,难的问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容易的问题则让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回答;巩固新知以较好的学生为主,复习检查以基础差的学生为主。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课堂提问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诱惑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大多数学生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的积极性,同时亦可以很好地起到启发学生思维、调节课堂气氛、夯实知识、提升素养的作用。
有效提高语文提问技能的运用策略
策略之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
(1)对于全体学生的难度。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使全班学生受益。这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问的问题要能保障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作出正确回答。
(2)对于学生个体的难度。如果问题能调动50%的学生参与,那么问题的设计比较适宜。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提问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
策略之二: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
有效的课堂提问主张: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串,注重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一个问题中所包含的任务数量。也就是说问题的中心要突出,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完成一个任务。任务量过多,会给程度较差的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导致学生忙于完成两个以上的任务,而造成思维混乱,条理不清,以至失去信心。为了突出问题的中心,集中力量解决问题,可以化整为零,分几步走,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参与讨论。这种化整为零的问题任务量小又具体,成绩差的学生可以经过努力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确立了学习信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在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中学会了读书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获得较完整而又有深度的认识。
策略之三:恰当配搭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教师要确定问题回答范围的大小。回答范围大的问题,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而回答范围小的问题,指向性强,能较有效地引入一个课题或帮助学生回忆。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就属于回答范围大的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新的见解。一般说,这类问题的答案不限于~种。对答案的判断,要根据提问的意图,看其是否合理。是否有创见,而不能简单地判断正误。
策略之四:适当降低沉默率
衡量课堂提问有效性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沉默率作出判断。这也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抓手”。这种沉默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发出问题信息以后,学生根据现有信息无法作出判断等而出现的长时间的“无语状态”目前。对那些题目过大,综合性强的,学生回答也存在困难,应当对题目作调整,将综合性的题目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分几步解决。而对那些过于简单的题目,学生往往因为太容易,缺乏思考兴趣,也要作调整,可提高题目的综合性和难度,使其有思考价值。另外,有时由于某种原因,学生没有听清楚提问,教师要重复提问。适当降低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成功做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
策略之五: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一两秒就开始点名。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根据问题的难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学生在反应和表达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有停顿。使学生做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等候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意义。教师提问后停顿一下,可以环顾全体学生,观察他们对提问的反应。这些反应一般都是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或情绪反应。而这些反应给教师提供了信息。停顿同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停顿时间短较,表明问题简单,要求迅速做出回答;停顿时间较长,表明问题比较复杂,要求仔细从多方面思考。
策略之六:学会倾听
倾听是指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认真获得学生真实反应的技术与心态。目的在于判断学生的认识程度、思维方式。杭州的黄琼教师在上《丑小鸭》一课时,当问到丑小鸭成为白天鹅的主要原因是先天的因素还是后天的努力时,同学之间产生了分歧:一派认为丑小鸭成为天鹅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一只天鹅,不需要努力;另一派认为丑小鸭的“逃”也是一种努力,但无法说明。黄老师问:“你们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有一名学生答:“如果丑小鸭死了就成不了天鹅了。”他的话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大笑。请注意老师后面的引导:“你别笑,这话还真有道理。不信你数数看,我们的小鸭他差一点死了几回?学生在相应文字旁标上记号。于是引发学生的有效阅读和深入思考。在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后,教师进一步后。教师进一步提升总结:“无论如何,如果丑小鸭死了,他就永远是丑小鸭,而不是天鹅,所以,成为天鹅的第一个条件是:你必须坚强地活下去。”这位教师能从学生的想法中发现纰漏,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准确的归纳总结,但能提供一个观点进行解释,此刻,教师的倾听与快速反馈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大家还记得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吗?关于倾听的魅力一个极为经典的细节。小林校长认真地饶有兴趣地倾听小豆豆讲述了4个小时的话。从此改变了小豆豆的整个人生。
策略之七:教师的及时反应与正确评价
教师的反应对学生进一步参与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的评价,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的分析,而这种分析判断是在转瞬间完成的。(1)分析学生回答的正确程度。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完全正确;基本正确;完全错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回答与预想答案有距离;回答超前,即教师计划两、三步才能达到目的,而他一步到位;学生对提问没有反应等等。(2)分析学生回答的思路和误答的原因。不管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都应重视对学生思路的分析。要弄清楚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在什么地方偏离了正确方向,以致离开了预想的答案;还要分析偏离正确方向的原因——或忽略了某些内容;或对某些内容理解不恰当;或没有弄清题意;只有找准了误答的原因,才会有相应正确的措施。即使学生回答完全正确,这样做既能帮助回答者本人明确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挖掘他的思维潜力;同时又能帮助其他学生对思维过程的了解,明确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3)分析个别学生的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这种分析的目的是既要考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个别学生。个别学生回答得好,那么班上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否也达到这一水平;个别学生回答存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他的问题是不是班上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只有搞清楚这些关系,才能采取恰当的措施,否则,或者为了个别人的问题而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或是忽略了全体存在的问题。总之,既要面向全体,也不能忽视个别学生。做了以上分析后,教师应立即做出反应,或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地评价,或是对问题本身做调整,再次提问。
教师的评价要注意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确认,即学生的回答是可以接受的,教师要予以确认。确认的方式有重复学生的回答内容;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转化;对回答做概括;对回答做进一步扩展;对回答思路做分析;对回答方法做出确认。二是有分寸地肯定或否定,并予以纠正。评价学生的回答应遵循表扬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即使是回答完全错误,也要注意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学生以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热情和公正,是使讨论深入下去的重要保证。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的及时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反应,时时处处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爱护和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评价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同龄人之间更容易相互理解,同时,在交流中还会撞击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