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

庄宇 224分享

  在小学基础课程之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好语文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其想象力,而且可以为学生学好其它科目打下基础,而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的进行课堂提问。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科学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切入点

  一、学会“艺术性”的引导学生

  语文课生动、灵活,课堂的主人翁是学生,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走进课本,让学生自觉地对问题进行探讨,明白文章的内涵和意图,体会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及引申意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应巧妙的引导学生情感,使学生的思考得到启发。比如,在学《爱迪生救妈妈》这一课时,老师在学生读之前提出问题比较好,例如“通过题目,你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爱迪生救他母亲的原因是什么?”“他母亲怎么了?”通过这些问题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想去了解它,也可以使学生明白文章讲的重点是什么?通过提问很好的启发到了学生。

  二、准确找出关键之处

  哪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点睛之处,老师要学会使用它们,让学生在精妙的课文语句里体味到文章的巧妙及其魅力,让学生明白关键部分在一定情况下会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的道理。比如,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里,老师应把握“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明白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从民族的摇篮变化为“一条给人们带来灾难的祸患之河”的过程。学生刚读完老师可以抛出一些问题,比如,“母亲河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与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关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变化,通过关键词快速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架构,再把每一段综合起来,使学生对课文的基本内容、意义、作者写作意图有所掌握。另外这篇课文有条理,文章里充满保护环境和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说明文的范例,所以老师在讲解课文时,还应教会学生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和掌握一些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使用关键词来传达写作意图,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敏捷课堂活跃,但难以集中全部注意力于课堂上,因此教师使用提出问题来创造教学情景的方式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特定教学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步伐,这样即使在有一定难度的阅读中学生也能有自己的看法。但从现状看,很多老师没有严格按照此步骤进行讲课,上课进度快,学生还没有掌握、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又进入到下一环节,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低,只是填鸭式的接受知识的传授,教学效率也低。举个例子,在讲《咏柳》写一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一副杨柳依依的图片,并问学生:“通过图片,你能感受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学生发表完看法后,老师让学生结合图片的画面,朗读全文,思考春天的样子,这样学生仿佛真的感受到了春天,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

  四、善于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语文教学当中也存在着矛盾,如果我们把握住了文章的矛盾之处,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全文,并把握课文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意图。在许多语文课文里,作者埋下了关键之笔,这些点睛之处也要重点理解,老师应以这些关键点为依托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举个例子,我们在学《白鹅》一文时,课文中说“鹅吃饭,经常使我们大笑,它需要三种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草、一样是泥”老师可以提问:“我们写作时,要尽量避免使用重复词语,而本篇文章‘一样’这一词出现三次,这是不是错误呢?”学生会说:“如果把重复词去掉,是否便没有矛盾了呢?”老师可以紧抓学生思考的这个点,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一个结果:“鹅虽然吃的东西不复杂,但要求多,架势高,是一只高傲的鹅”通过教师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前面说的“鹅吃饭经常惹我们笑的原因”,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五、面向全部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考虑好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老师的问题应面向所有学生,性格不同的学生要照顾到,对那些胆小害羞学生的意见,老师更应该考虑到,这样才可以看出老师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老师应多给予学生信心,多鼓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豁然开朗,提高教学效率。

  提问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设计合理,有利于课堂提问的进行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恰到好处的运用课堂提问艺术,首先要在提问问题上下一番功夫。教师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化,学生没有经过认真考虑就能得出正确答案,那么,就会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也降低了课堂效率。所以,语文教师上课前要根据课堂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问题,让提问更具层次性,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前,教师要全面分析语文教学内容,并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去设计教学目标,搞清学习文本的特点,收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整体入手设计课堂问题,由语篇问题细化到字词问题,坚持从易到难地呈现课堂问题,才能让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具有阶梯性。一直以来,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生成问题,想到问题就随口提出,其中大部分问题都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只需要附和到“好”、“对”,对于教学而言,此类问题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善于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是应用提问艺术的第一步。

  二、问题设计趣味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投入课堂的原始动力。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因为重要才学,而是因为有趣才会主动去学,才会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教师要关注问题对学生兴趣的激活作用。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问题,以提问作为活跃课堂氛围的切入点,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提高。用问题给学生的语文学习设置小小的障碍,让学生产生问题征服欲望,促进学生积极解决语文学习问题,有利于学生成为语文学习法的积极参与者。比如在讲解《三顾茅庐》时,针对我国的经典故事,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其精髓,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引经据典。每一个经典故事的讲解,都与历史文化知识有着密切关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并不难理解,学生只需要学习几个生字就可以完成阅读学习任务。但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像“为什么刘备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样的问题,不仅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知识密不可分。“为什么刘备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问题,对于历史知识丰富的学生来讲并不难,但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需要查阅资料、组织语言,才能获得合理答案。重视提问艺术的应用,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参与。

  三、问题设计开放化,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课上设计的提问问题单一化,学生的答案也只有一种标准,这样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語文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尽力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申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如果课堂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或者教师只相信参考答案,会让课堂提问变成一场教学灾难,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比如在讲解《第一次抱母亲》时,教师可以提出“你们有没有抱过自己的妈妈?”这一简单问题,学生的答案不一,理由不一,能够促进课堂氛围的开放化。之后,提出“你们是怎么抱自己妈妈的?”这一问题,让学生回顾个人生活经历,以此为语文课堂学习热身。在阅读了文章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你想要抱抱你的妈妈吗?发生什么事情后你非常想给妈妈一个拥抱?”的开放性问题,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畅所欲言。教师要善于更新个人教学行为,善待与保护小学生每一个新奇的想法,给小学生提供表达个人真实情感的平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得到情感教育。用提问艺术的应用构建全新的小学语文课堂,给学生新的学习体验,是教育发展的目标。

    73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