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课前预习:利用网络查阅资料
开展课前预习,可帮助学生全面把握即将学习的内容,知道哪些地方自己还没有明白,在课堂上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学习,这样就可以较为轻松地跟上教师的节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听课效果。另外,进行课前预习还能够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独立学习课本知识,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附有关于作者和文章的简单概述。在授课之前,教师可让学生自行上网查阅资料,并将其汇总整理,使其成为有别于课文概述的个人预习笔记。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20篇课文《詹天佑》一课,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利用网络查阅与詹天佑相关的资料,内容不可与课文中给出的简介资料完全一致,需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课文给出的信息主要包括詹天佑的出生时间、去世时间、祖籍、居住地以及个人成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到了更多的信息,如詹天佑的个人求学经历、家庭资料、个人作品、主要贡献等,并将其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在讲解文章之前,教师先让几名同学对詹天佑进行介绍和描述,之后教师做出点评,随后开始讲解。教师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明确告诉学生不要直接照搬网络资源,要有针对性地自行筛选与汇总,突出人物重点,否则预习就流于形式,毫无意义可言。这种课前自行预习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还能够培养其独立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继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课堂授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好奇心是探索新事物的开端。小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但是分辨问题的能力较弱。对此,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创新教学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创设情境,指的是教师在合理组织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设计出让学生面临当前急需解决问题的局面,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概念冲突,意识到凭借当前所学知识还无法完全解决问题,从而产生“认知失调”,继而调动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引导他们发散思维认真学习。
例如,在讲李白的《赠汪伦》一课时,教师先抛出一系列问题:谁是汪伦?他和李白是什么关系?汪伦为何邀请李白来家做客?之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李白进行介绍,其中穿插一些关于李白的趣事,引起学生对李白的兴趣,为学习诗歌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础。之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整首诗,并逐句分析,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模拟诗中所描绘的情境,掌握内在含义。带领学生一起朗诵,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以纠正学生发音。最后要求学生对全诗进行背诵与默写。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学习,在成功解决问题之后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感受到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三、课后作业:利用多媒体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作业、制作演示文稿等方式,使得学生将做作业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继而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开放式作业”,也就是不规定具体作业题,由学生自行选择题型,只要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可。比如,在学习完《鞋匠的儿子》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布置了一项关于此文的开放性作业:写一篇读后感;和同学合作,模拟文中林肯总统与参议院议员的对话情境。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关于林肯的资料和信息,进一步加深对林肯总统的认识。
其次,老师可以在提炼单元内容之后,组织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演示文稿在形式上不用很专业,只要能够清晰展现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脉络即可,目的是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制作演示文稿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继而培养其自主探索、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2、课前放手预读。首先要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学法指导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领悟学法,循法自学。初读课文时,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查阅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学;在预习中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记下疑难问题,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还可以根据语言特色,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好的开头、结尾、警句、格言等。
其次,教师应检查预习情况。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说出预习中懂得哪些内容,遇到哪些问题。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收获应给予肯定,特别是对学生的自学笔记教师要亲自批阅、指导,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学潜能,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3、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培养自学能力必须有正确的途径和科学的学习训练方法。具体如下:
3.1 要做好七项工作:淤掌握汉语拼音;于基本掌握以往学习阶段所学字的音、形、义;盂掌握所学词的词义和用法;榆查字典,写字准确迅速;虞练写钢笔字,要求坐姿、执笔正确,书写端正,笔顺、间架合理;愚说话声音响亮,表意清楚,完整而无语病;舆写日记言之有物,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3.2 学生要配合教师逐步培养自学兴趣。积极进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不失时机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接受教师语文自学指导。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希望:有问必思、有思必答、有答必勇。学生课堂学习的思维非常活跃。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参加文学社团或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培养自己阅读、观察、思考、写作兴趣和良好习惯。
3.3 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几个阶段进行学法指导:预习阶段———学新阶段———消化阶段———应用阶段———复习阶段。如学习新知识阶段,要求学生阅读时养成下列习惯:淤边看边查,遇到生字词,随时查阅工具书解决;于边看边想,能专心致志;盂边看边划,随手在书上圈出生字新词,点出重点词,划出段落层次;榆边看边批,在书的空白处或行间写出注释或疑难。学法的指导,不能采取一次性处理,应当分点、分层、分阶段地指点。学法指导,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课文,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文字优美的要多品味,意境深远的要多想象,感情丰富的要多体验的学习方法。同时,对学生自学,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并注意做到由易到难,突出重点。
4、鼓励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大教育家第斯多慧有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课堂上的鼓励评价是学生学习信心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因此,教师的“评语”举足轻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学习。
相关文章
-
12-17|老师在教学中要怎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看完就明白了
> -
12-12|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建议老师了解
> -
12-12|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老师要注意了
> -
12-1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
> -
12-12|老师须知: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
12-12|培养学生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哪些,老师要注意了
> -
12-12|老师在教学中要怎么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 -
12-12|如何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或许这些方法有用
> -
12-07|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有哪些培养方法
> -
12-07|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