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学能力要怎么进行培养

庄宇 224分享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老师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 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我采用以下办法:

  1、设疑激趣:一般在开课伊始,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我在 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我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个跃跃欲试: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情境引趣: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 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农远资源,把历史资料或优美景色或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

  3、多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质疑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主动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如《养花》一课,老舍先生通过许多件事来写养花的乐趣,有的学生体会不出来,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这些事中,哪些难以体会出养花的乐趣?学生纷纷举手指出,老舍先生抢搬花草累得腰酸腿疼为什么还认为是乐趣?老舍先生的花儿被砸死了三十多种一百多棵,都伤心得落了泪,为什么还说是乐趣?抓住这两个疑难之处,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体会到,老舍先生从艰苦的养花劳动中感到苦中有乐。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聪明的大脑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根本,而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那么不管教师多么努力,学生多么聪明,学生的语文成绩都很难得到提升。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对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而语文大量的背诵、阅读让学生变得非常暴躁,他们愈发觉得语文学习枯燥。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枯燥,我们教师就应该采取措施消除他们的枯燥,让他们觉得语文学习有趣。

  1.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给学生进行教学。

  语文的特点就是文字所蕴含情感,段落所蕴含情感。对教师来说,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帮助学生发现文章蕴含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成就。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参与语文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分析的时候他们很少听,所以学生才会觉得语文枯燥。

  所以教师需要给学生亲身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去挖掘深藏在文章中的文学财富。

  2.生动地课文演绎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二法则。

  语文课文其实是一篇篇故事,这些故事学生可以自己表演出来,学生参与表演之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便可以得到很大的激发。首先,他们亲自参与了表演过程,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对语文学习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然后就是因为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领悟文章的精髓。

  二、切磋教研、依纲扣本、把握方向

  语文教材的编排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对于不同的年级,同一个知识点往往体现出不同的要求,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深化和提高,对于各个单元训练的设计也同样体现出这样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对每个“训练组”的侧重点进行教学研究,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把每册教研的总课题看作是教材的眼睛,从总课题人手,再展开分课题进行剖析教研,把握教材的脉络,正确发挥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找到学习的捷径。

  三、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语文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又要求学生适应未来的需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与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书本上的知识背诵要花大量时间,却不知道这些知识背诵过后要如何使用,也就找不到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而这也正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当重视的,作为教师,应当教会他们使用这些知识。

  就以日记为例,可以尝试着让小学阶段的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他们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让他们理解创作的快乐。这时需要注意的是日记不应规定每日完成,最好是每周一到两篇,以周为单位提交,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弹性的时间区间完成,同时能锻炼他们筛选信息的能力,将他们认为这周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

  其次,日记的形式应该更加宽泛,可以鼓励学生以各种文章、书信、图文结合的形式将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思维的拓宽对现阶段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他们日后学习语文有着莫大的好处。

  四、构建多维立体化的自主学习课堂

  本文所有提到的构建多维立体化的自主学习课堂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而是一个以教师的教学为引导,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自学”氛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安排来展现这一模式。

    73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