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实现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提高
未来没有不会识字的文盲,只有不懂得如何来学习的人。从小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培养语文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核心工作之一。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以读为本,主动获取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新课标在理念上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其教法就是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读为主。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自读的实践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学会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教师对话,必须强调学生读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的读书过程成为感悟、体验和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我们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初读感识,细读领悟。每一篇课文先是要求学生在课前读上几遍,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扫清字词障碍,初知课文内容,提出疑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解决部分问题,为课堂讨论奠定基础。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朗读、默读、讨论重点词句、段落,因文会意。目的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教育与感染。
二、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1.利用工具书进行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拐杖”。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并引导他们养成借助工具书来学习的习惯。教学伊始,我们就应该向学生们介绍常用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的使用方法,并要求学生上课的时候一定带着。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训练后,开展查字典、词典的比赛活动,促使学生尽快掌握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掌握了方法还要养成习惯,要从课内入手,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讲读课文时,遇到重点词、多义词、不理解的词,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来解决。作业练习中也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来完成。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经常请教这位“老师”,养成了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2.勇于质疑,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在自学的过程中会产生疑难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切勿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要做好引导工作。一要鼓励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得出答案;二要进行恰当的启发提示,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教师点播在刀刃上,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在指导自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层层设疑,逐节给自己提出问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教师应主要抓好学生以下三种习惯的形成
首先,循序渐进、独立阅读的习惯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去学,因此独立阅读是自学中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必须强化机制,加强训练指导,使学生在自学中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习。在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体现由“扶”到“放”的精神,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独立选择读书方法尚有困难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用出示小黑板或用表格的形式、对比的方法,提示读书法及课文内容要点,让他们揣摩较为合适的方法自学。经过长期的训练,到中高年级大多数学生就会基本学会如何自学,掌握一些自学方法,并提高了他们自学的能力,鼓励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其次,严谨自学的习惯语文自学辅导教学是“启、读、练、知、结”五环结合教学,把过去的以授为主变为以学为主,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学必须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自学中,对要求理解、弄清的知识不得含糊,不能似懂非懂、不懂装懂。
最后,动手动脑的习惯书本上的文字只是抽象的语言符号,学生要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清晰的表象,就必须边读边思,动手动笔加深理解和运用。
小学语文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基础,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
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传授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1.注重识字教学。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
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
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这里仅就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阅读能力浅谈一些做法。
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这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学生在阅读中经常遇见,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有教育意义的事,需要记叙下来。因此,我在备课时不仅确定在字、词、句、章方面要传授哪些知识,而且把培养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作为教学和重点。
正如《大纲》上所说:“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和作文。”那么怎样培养呢?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找出这类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简略归纳为两点:
⑴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明白。
⑵在记叙过程时,要把重要的场面、中心话语写具体生动。教学时,揭示以上规律,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按以上两点自学,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只用了一堂课,使学生既清楚、明白、深刻懂得了这篇文章,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知识,又初步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
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是多种多样的。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充分发挥课文应有作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的实践,使我尝到了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甜头,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从一堂课中增长知识:识字能力、阅读的能力、写作的能力。慢慢“入了门”、“上了路”有了自己任务,独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
我常想:几个月能培养出一名熟练的汽车司机,二、三年能培养出一我优秀的飞行员,就在于他们学了知识后天天实践。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
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要总是“扶”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尽让学生吃米糊,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逐步退化了。
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具体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路子是:
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
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
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中心。
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讲述课文内容;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 写作方法,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自学的四个步骤,二十字的自学方法,开学初主教给学生,以便学生按法自学。
由于开展了自学,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逐渐形成了:“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 实践、好又精”的良好学风。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只有打破单一追求语文知识 教育的陈规,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才能造就出未来 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 发展的需要。
传授知识,数量有限,培养能力,受用无穷。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解放”了老师,又“救活”了学生,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