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庄宇 224分享

  自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是以独立为核心,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是学习者独立掌握知识,获取技能及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应该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思想束缚,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学。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查字典来解决一些不认识的字、词、句等问题,时而也会给他们时间通过阅读相关的课外书来填补自己相关的知识。有的时候笔者也会让学生自己去试着分析和理解课文,并提出一些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又进行不断反复的阅读和分析文章,从而慢慢解答自己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和动脑思考,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能力进行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更多给予肯定和鼓励的评价,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牢固树立起自学的信心。

  二、教师“授之以鱼,莫过于授之以渔”

  作为教师与其要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进而让学生逐步掌握自学的规律。预习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不会的、不理解的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资料弄会、弄懂。实在搞不懂的可做上记号,与老师讨论交流。让学生人手一本字典或词典,以便做到及时查阅。初读时还要边读、边想、边记。力求四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分好段,写好段意。

  3、根据课文前预习提示、课后题,找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不易理解的句子。其中,能正确快速地使用工具书是预习的一个基本方法。笔者经常鼓励自己的孩子们:字典是你们最好的“老师”,从字典中你们会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用工具书,需要动手动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日积月累,学生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便形成了,从而掌握了自学的规律,这也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1、专心学习、善疑善问的习惯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此话道出了专心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对于学习,我们更应该如此,不仅要学得专心、投入和深入,还需要善疑善问,如此才能学有所多获。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习上都有畏难和浅尝辄止的一个通病。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克服这种通病,然而,要克服该毛病就要使学生养成抓住问题不放,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习惯。

  2、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习惯

  有明确的目的是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有了这盏灯,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古人也曾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话的意思是说要学习好,除了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外,还要制定一个相对周密并且能够实施的学习计划,用这个计划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行动。

  四、培养学生坚持阅读、积累、勤动笔的良好习惯

  每天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内容包含图书、报纸、期刊杂志、网络信息、电视节目等;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和思考相结合,且在阅读中做好笔记的良好习惯。比如,学生在阅读中,突然发现有对自己有用的资料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立刻用笔做个记号或者及时摘录下来,其后进行要点归纳,深入理解美妙的词语或句子,辨明蕴藉精妙之处,对此也可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内容可以无限制,只言片语也可以,对一些格言警句和精彩文段还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和语感,还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鉴赏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但凡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行动的学生,他们的思维都会更加敏捷一些,在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上提升的也比较快;相反,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经常会停留在原地不动,或者提高很缓慢。

  五、借助多媒体信息,优化学习过程

  现在是电脑时代,学生必须使用这一先进设备,鼓励他们上网查找有关课文的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成为自己的一技之长。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提高对信息的获取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比如,学生说他查到了人们对牡丹、菊花等十种花的命名,如人们称牡丹为花中之王,称兰花为花中仙子等等,这时候老师可以引导:我想知道荷花被称为什么?荷花为什么被称为花中之子?从而引导学生从荷花的称呼联想到荷花的高贵品质来。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自学能力

  1、培养自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兴趣常常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自学的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表明了兴趣对学习的意义。因此,兴趣有待于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老师的指导。有了兴趣,才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能力。我经常用古今中外的实例,说明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介绍高科技发展的信息,如电子计算机、载人航天飞船、克隆技术等,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未来的“文盲”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具备自学能力的人。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自动,积极,发生高兴紧张的情绪和自动的意志努力状况,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乐于采用:(1)以疑激趣。当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激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和欲望,所以,在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多次强调小学生们要边读课文边想,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设疑,释疑。(2)以境引趣。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激发他们自学的兴趣。(3)以读生趣。反复朗读课文,可以使学生产生激情,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2、培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必须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按照读懂一篇文章的要求,预习应做到五步:一画: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句子。二查、查字典和有关图书资料,自觉字词不达意并写下来。三分: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四答:尝试性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五提:提出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课堂上带着期望而来,就有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发挥主体作用,把功课学好。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3、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进行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小学生在自学时,必然会遇到一些不认识或不会读的字或词,这时小学生就可以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这样我慢慢帮助他们养成借助工具书来自学的好习惯。开始教学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平时经常用到的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这些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上课文时,遇到重点词、多义词、不理解的词,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查阅字典、词典来解决。这样,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不懂的字词马上就可以得到解决,请教这位“老师”,养成了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2)给出自学提纲。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是有限的,小学生要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教师让学生自学不能只是空喊出来,而要有一定的学习计划和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先要让学生弄清楚学习的目标,然后给出自学提示。这样小学生们就可根据提示进行自学,慢慢地,小学生就能掌握了自学的要点和阅读分析文章的一般方法。

  (3)发展思维,善于鼓励。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就必须善于“质疑”,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致力于问的艺术,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着矛盾,因为思维是从矛盾开始的,没有矛盾就没有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要做好引导工作。一要鼓励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得出答案;二要进行恰当的启发提示,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教师点播在刀刃上,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在指导自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层层设疑,逐节给自己提出问题。

  (4)掌握知识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毫无疑问的,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前面的不懂,后面也会一知半解,语文的学习也一样循序渐进要,要学的东西很多。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是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的。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建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

  4、 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书山报海,读什么,怎么读,这就必须给学生指明正确的路子和科学的读书方法。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小学生识别香花毒草的能力低,好奇心强。往往在课外阅读中找不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因此对学生必须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不是找乐,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为了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在配套的课外读本的同时,选择一些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较强的,与课内学习联系较紧的书刊来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剪贴。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精妙词句,列出阅读提纲,剪贴优秀作品,并模仿佳作写一些小练笔,这样才能读有所得。同时,做好抽查评讲,表扬做得好的同学。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到了读写结合,既促进了课内学习,又拓展了知识面,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739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