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但对学好其他学科十分必要,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要真正把语文学好,单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精讲多读、激发自问的积极性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阅读去解决课文中的问题,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懂得道理,还能悟出怎样读的道理来,并把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培养阅读能力,为学习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要尽可能多地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默读,使学生从被有依附教学过程变为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少走弯路,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读懂每句话,是读懂一段、读懂一篇课文的基础,怎样读呢?我觉得首先要读得通顺、流畅,其次注意词语之间的联系,最后体会句子的感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凡是自学能够觖决的问题,老师应尽量少讲,应精讲。古人说的好:“无疑者需要有疑。”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实践证明,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比教师主动设计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它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消除依赖心理,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索。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了。学生在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二、巧妙设疑,激活思维的主动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思考、启迪思维。如果教师的提问只需一二个学生回答就能解决,就势必造成课堂上一问一答的情形,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但提问过多,学生会疲于应付,很难做到主动学习,甚至会养成光问不学的不良习惯。因此,提问要有容量。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在学生对课文初读、精读、熟读的每个阶段,设计一两个有针对性、引导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自学的目的。看图学文《长城》的教学,我首先让儿童搜集有关长城的民间传说,查寻长城的历史发展资料;搜集不同角度反映长城的图片;颂扬长城的诗词文章,表达心声的豪言壮语。让儿童在自学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感受长城建筑的雄伟,“不到长城非好汉”,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再指导儿童看图,弄清观察点,理解照片的主体和背景,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图。儿童学习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想象古代人民的劳动场面,赞叹之感受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也真情流露,与作者的思想水乳交融。这样,即让儿童动手动脑,培养了调查的耐心和信心,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左右脑得到协调发展。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深钻细研的良好习惯。由于教师在把握教材特点的基础上,能根据学生理解的重、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扶放指导,提高运用的灵活性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来看,小学生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感知带有很大随意性,主要表现是不会自觉地提出目的或按照所规定的目的来感知事物,而且思维的敏捷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学生通过自学对新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就需要老师及时加以引导。如:学过《乡下孩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仿写诗歌;学过《青松》后,让写青松的品质及学习感受,对于写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过这样的学法指导,并要教师成功地做好“扶”与“放”的前提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从各种景物的描写中体会到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体会到作者赞美小兴安岭的情感。可以说,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活跃了思维,掌握了学习方法,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教会学生使用使用工具书、参考书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
参考书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扩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学生使用参考书应该注意: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发言照本宣科,做作业照单全抄,这非常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及自学能力的成长,失去了使用参考书的意义。
二、教会学生认真阅读
阅读,一般指看(或者读)作者用书面语言写出来的文章,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意义,即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获取作者传递的信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这些都是以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为载体的。因此,阅读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潜心思考,透过符号理解意义。那种有口无心式地阅读是不能达到阅读目的的。
认真阅读还必须做到“四读”,其具体要求为:1.读通。即读准字音,弄清词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这是读书的初步要求。2.读懂。即在读通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特点,明确中心,了解一些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是读书的根本要求。3.读熟。它是加强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复述、背诵是读熟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4.读活,把这篇文章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那篇文章上,熟练地进行分析,甚至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这就叫书读活了。这实质是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的正迁移。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根本,读熟是深化,读活是升华,这四点是对阅读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概括化了的要求。我们读书,不仅要读通、通懂,还要读熟、读活。
三、教会学生边读边批划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批划,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需要教给学生批划的方法,规范了批划的符号,指定批划内容。
边读边批划应该注意三点:1.思考为主,批划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批划挤占了思考时间。2.批划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3.批划最好在课文中进行。
四、教会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显示出一个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五、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完成作业是知识应用的一种形式。它对于学生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巩固程度,它能促使所获得的知识通过形成技能而转化为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因此,我们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六、教会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遗忘很快就会发生,为此,及时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必然要求。
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首先,要指导他们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其次,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七、阅读后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自学的乐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如我在教《黄山奇松》、《荷花》、《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挂图,再现收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车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境引趣,带着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相关文章
-
07-26|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有哪些
> -
02-08|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 -
12-17|如何提高阅读效果?或许这些方法会有帮助
> -
12-17|老师在教学中要怎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看完就明白了
> -
12-13|三年级学习语文的方法-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作文水平
> -
12-12|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建议老师了解
> -
12-12|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老师要注意了
> -
12-1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
> -
12-12|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12-12|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或许看完会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