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语文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练的能力,却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去进行学习。着重分析了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问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应该从激发兴趣开始
1.新颖、有趣的导语,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一个必要环节
不同的课文,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应有新颖、独特的导语。导语精彩,能很好地抓住学生心理,学生的兴趣点就会非常明显和专注。因此,老师为了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应该力求导语形式多样,努力做到堂堂精彩,课课生动有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活动的状态。这时教师完全可以把能抓住文章主题的问题抛给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以达到很好的“抛砖引玉”的效果。这些问题在设计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硬邦邦的,要有一定的技巧和艺术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进行思索,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课堂精心设疑,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重要手段
学贵在疑。教师在教学时,要启发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问,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如果学生没有疑问,就证明学生没有过多的思考,没有思考,也就会大大削弱学生自学和探究的兴趣。可见,课堂设疑,也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重要手段。在进行课堂设疑时,一是教师要紧紧围绕教材,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二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三是遵循探究问题的规律,要由浅入深,有主到次,努力做到难易适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文章《詹天佑》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詹天佑杰出贡献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詹天做了什么?居庸关和八达岭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面对困难,詹天佑是怎么做的……这些连贯性问题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去对文章做出探究,同时也会对詹天佑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时间长了,会制约学生思想的发展,限制学生的观点和主张。因此,现行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生年龄小,语文知识薄弱,这时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进行自学,从某个角度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学活动时,要放眼整体,科学兼顾,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首先,在学生自学前,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明确提出自学的要求,必要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自学的步骤。同时要指出自学的内容和所需自行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对一些自读文章进行自学时,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自行扫清文字障碍,并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其含义;其次,就是在进行泛读的过程中,要试着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脉络;然后,就是让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或结合课后问题再进行精读。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把一些难以读懂的地方标示出来,或查找资料或咨询老师,以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
当然,学生进行自学时,不等于老师对学生“大撒手”,相反,老师要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或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系统的认知结构。
三、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自学,基于平�r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主动地去学习,又何谈自学呢?因此若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督促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会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不可能是一下子养成的,可“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去更改。小学生年龄小,如果在小学阶段,教师能帮助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话,学生定会终生受益。比如学生的朗读习惯,查字典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仔细检查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等等,都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面对一篇文章,教师不应去按照传统的讲课方式去讲解,可以在解决了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读,试着去理解文意,然后在教师设置问题的前提下,去思考,去进行小组探究,最后在学生们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和释疑,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启发了学生思维,何乐而不为呢?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能使人的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它能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会更加主动、积极,也会产生主动的意志努力和愉快紧张的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中的境界,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从具体、鲜明的画面中,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不要马上告诉其答案,应该因势利导,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自学课文中,我总是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读”就是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尤其要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质疑,并努力自己释疑,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品读字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信心是成功的一半
自信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良好的自信心,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怎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那么,身为人师,我们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呢?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才能变得生动活泼。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但有利于鼓励学生上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还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知识交流。所以,我们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不再由教师说了算,学生不再只是听从,我们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学习。
其次,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反馈,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信心。要知道学生是十分看重教师对自己学习的评价的。教学评价不当,否定评价过多,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从犯错次数的逐渐减少、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体验进步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人皆可以为尧舜”,为人师表,我们要欣赏、夸奖、激励自己的学生,这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快乐和信心。
三、引导是航行的舵手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情感交流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听从教师的指导,使自学能顺利进行。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环境不同、能力不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造成自学能力有很大差距。优秀的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强,理解能力强,掌握知识快,能顺利完成自学;而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他们自制能力弱,理解能力差,思想不灵活,学不得法,在自学中困难较大,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设台阶,逐步引导。努力为其创设成功的机遇,给他们以成功的体验,帮其克服畏惧心理,树立信心。这样他们就会逐步自觉地进行自学。
四、方法是成功的阶梯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切实加强学法的指导,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1.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等于没有读书。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有了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学习更是如此,得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例如,我们常教育学生学习要循序渐进,这是毫无疑问的,不懂于前就不晓于后,但是现代学习论又提出了学习不能完全像乌龟爬行一样,一步一步地前进。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之后,有时可作跳跃式的学习,以便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教师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