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有哪些方法

庄宇 224分享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对书本内容进行教读,学生跟着老师进行朗读,无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凸显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和语感教学法,以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1)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2)语感教学法。不同的文章所表现的情感都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模拟人物情态,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文章中蕴含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如对《狼来了》这一文章进行语感教学,主要是体现出前两次喊“狼来了”时语气中的明朗、戏谑和最后一次呼喊“狼来了”时内心的恐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师的有效引导

  在教学前,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的预热,可以通过一则小故事的方式导入,又或者是与学生开展一场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设置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并和同学讨论、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如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教师通过讲述一则神话故事导入本课教学,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问题的设置:女娲补天所运用的材料是什么?学生在阅读时就会带着思考进行答案的找寻,通过讨论的形式完成对该问题的解答。

  3. 重视朗读训练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朗读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践:第一,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在新授课时,一定要先解决生字问题,扫清阅读障碍。这样学生才能轻松地阅读。第二,能够正确、流利地大声朗读。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前提下,将课文读准确,不多字少字,不读错字,并且能够流畅地进行阅读,语速合适,读长句时能够做到不顿读。第三,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第四,教师要加强范读指导作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对教师朗读的模仿。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示范朗读,边读边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及时评价。在学生朗读完成后,要及时评价,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对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评价切忌模糊,要做到具体、有针对性。

  4. 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会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理解。这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学识不同造成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品中与文本一起成长,体会阅读乐趣。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他们的视角,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解读文本。

  5. 巧用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要巧用评价语言,激活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如进行阅读比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派出一位参赛代表,并对阅读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表现优秀的学生对表现相对不好的同学进行帮扶,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

  一、创新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首先,教师要大方表扬小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与表情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要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阅读学习优点,通过表扬让阅读学习氛围变得轻松起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答对了,要快速表扬学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学习的成功感;如果回答得不尽圆满,也要用表情去鼓励学生。

  其次,教师要走出传统的教师形象。教师尊重学生、喜爱学生,才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阅读学习环境。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没有情感,教师不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想法,学生就找不到自主阅读的动力。因此,当代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融入到小学生群体中,用最真挚的情感对待自己的学生,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二、重视文章朗读作用——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充分发挥大声朗读课文的作用,教师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使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比如跟随录音朗读、教师引领朗读、学生集体朗读、小组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等,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声朗读。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5年级教材中《谈礼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形式,分别选取不同的小组,将人物角色依次分配,首先让学生跟随录音体会不同人物感情色彩的转化是如何通过朗读形式体现出来的,其次教师再对不同角色依次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再让小组分别进行练习,最后由不同小组分别进行朗读表演,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选出朗读效果最好的小组。通过这样的朗读课程,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还可以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提高自主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三、有效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要想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结合具体的自主阅读教学内容,有目的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尽可能使得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较好地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为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阅读高效课堂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时,语文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几张邮票,其中一部分是带齿孔的,一部分是不带齿孔的,并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如下几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张邮票最大的不同在哪里?”“邮票四周为什么要打上齿孔?”“从什么时期开始有齿孔邮票的?”“用什么设备打的齿孔?”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从而为阅读效率的提升创造条件。

  四、开发学生阅读思维——提升学生阅读思考能力

  为了能够不断地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打破局限,将阅读的关注点放在整体而不是具体章节或段落,还要不断提升学生快速准确捕获关键字眼、文章主要矛盾所在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能力。比如,在学习苏教版5年级教材中《郑和远航》这一课时,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远航”,并培养学生正确提出疑问——郑和为什么“远航”?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引领学生快速找出文章中的矛盾所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也可以提高自主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五、促进全面发展的主动追求

  素质教育以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客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素养得不到有效发展,全面发展的目标更是无从实现。自主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环节中的自主性,自主性体现在阅读中的各个流程,包括知识获取的自主性、知识分析的自主性、知识整合的自主性乃至知识探究的自主性,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74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