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生的语文自主阅读能力进行提高

庄宇 224分享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老师要掌握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读的训练

  阅读课文教学的过程要体现读的训练,要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读,学习读书的方法;通过读,感知学习语文的规律。阅读课文的教学要有别于讲读课文的教学,教师不应做过多、过细的分析讲解,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阅读教学对读的要求有两点,即读熟和读懂课文。

  怎样引导学生读熟课文呢?首先,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读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要以学生练读为主,教师点拨示范为辅,使学生有更多练习读的机会;要以自由读、默读为主,以指名单独读为辅,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其次,要落实教学大纲对各年级读的要求,把阅读课文作为学生练读的训练材料,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这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

  怎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课文独立解决阅读中的障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本义,并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其次,引导学生带着课后的“思考”“练习”中的问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讨论,边质疑,一步一步地弄清楚这些问题,最后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一些科学术语,专业名词,学生从一般字典、词典中查不到,也不容易找到的有关资料,教师要做简要的解释,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读懂课文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从预习入手,读懂课文的内容,对于有插图的课文,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看图学文”的方法,从图入手,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会意悟情,读懂课文的内容,在训练读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过程,揭示学习规律。

  二、阅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自学能力的培养

  阅读课文的教学要有别于讲读课文的教学。在教学中,要侧重体现学生的练,要把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作为重点。

  1.从单元训练项目出发,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组课文都是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组织材料的。这些重点训练项目把学生在小学期间应掌握的读写基础知识和应形成的基本技能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训练目标。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要配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巩固知识和训练技能,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每一组的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这一组教材训练的“纲”。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具体的读写训练目标。在教学中要根据重点训练项目,明确阅读课文教学训练中应进行的重点,有侧重地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

  2.运用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引导自学

  阅读课文都与同一组教材的讲读课文在读写训练目标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要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进行应用,并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把阅读课文作为训练材料,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理解运用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进行随机点拨,引导学生回溯反思,训练学生运用已经认识和初步掌握的读写知识和方法,进行自学。

  3.从“思考”“练习”入手,引导自学

  阅读课文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有的课文还比较长,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用课后的“思考”“练习”为训练素材,为自学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随机进行引导。

  从“思考”“练习”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引导学生理清层次,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课外阅读巩固方法,提升能力,培养习惯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指导下进行,同课内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如建立读书的兴趣,组织学生通过读书、知识竞赛、举办读书报告会或故事会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加强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跳出教材多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力量是极大的它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巴里,可以使李时珍尝遍百草,可以使爱迪生面对千百次的失败甘之如饴。阅读本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而语文是以阅读为主旋律的,语文课应该上得灵动而浪漫的,但事实上学生和老师却难免成为书的奴隶,阅读只是为了分数,这种功利的目的使老师和学生有意无意地对阅读定下了许多规则,而这些规则却扼杀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致“谈读色变”,退避三舍。

  面临这种困境,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培养兴趣,使之自觉主动的阅读就成了观音手中的杨枝水。于是非功利性阅读便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取消一些机械操作,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看课外书。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独立、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是对阅读材料的某些部分特别喜爱或特别受启发;可以是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或主要的问题发表见解;可以是自己的想象甚至是“突发奇想”;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写法的评价或对课文的补充、修正。学生有了充裕的时间徜徉在书的海洋,跳出教科书,吸收了更多的精神营养,眼界变得开阔,思想变得深刻,思维变得活跃,何愁素质上不去。林语堂说“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因此,非功利的、兴之所致的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

  二、注重理解,关注个性阅读

  语文课本本应充满生命力、处处流溢着一种智慧美、人文美,当代语文教坛名师洪镇涛指出,语文教学应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语言上来,尤其要重视朗读和背诵。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注重人文,形成生成性阅读

  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就是追求阅读的社会化、民族化、人格化、个性化,使阅读课堂不仅成为学生获得阅读知识、习得阅读能力的场所,而且成为学生开发智力、体验人生、陶冶情操的地方。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的过程。但就目前看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代替学生与文本对话,而取消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因为这个环节最费时。

    74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