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有哪些提高方法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如何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是广大数学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高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奥苏泊尔曾经明确指出:学生能否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首要对学生学情进行有效分析,要对学生的知识认知有个清醒的认识。具体到数学课程,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的系统,知识点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后期学习深化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有自己的学习基础。所以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之上创设情境方能真正吸引学生的参与。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可以做个“降格处理”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讲究一些策略。
所谓降格处理,就是把新知识的难度下降,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学生乍一看,仿佛学过,但是仔细琢磨却又有不同,所以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激发。教育心理学点明,既熟悉又陌生的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最大,学生一方面会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提升,同时又巩固了旧的知识,所以学生乐意进行这样的学习。数学学习中完全陌生的知识内容本来就少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有条件实现降格处理,进而利用学生的参与完成知识迁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完成新知识讲授。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化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教师教是为了学生能很好地学。当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创设学习情境后,学生已经有了参与的积极性,但是此时还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强化动手实践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动眼观察能力。有的教师认为数学没有必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当教师创设情境时,教学模式得到了更新,但是学生如果随意参与、嬉笑参与,教学并没有效果,即使学生参与其中,但是只是被动地看教师在情境中自说自画,那么也很难达到教学效果。比如教学“长方体特征”一课时,笔者如此创设情境:教师拿出教具,几个空的包装盒,请学生对他们进行分类,并且要求学生给予分类的理由。小学生思维发散,分类自然是五花八门。教师在他们分类的基础之上,请他们找出这些包装盒,尽管进行了分类但是某些方面依然有自己的特征。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一定会拿着每个盒子细心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能得出盒子都有一个面是长方形。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他们都是长方形呢,是不是因为具备共同的特征才被称为长方形呢?”,学生会拿着盒子彼此沟通,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长方形的特征,并且还可以在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引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特征。对于教学而言,也许这就可以完成一个教学环节。但是就学生接受能力而言,他们只是暂时地了解了一些新的知识,如果这时不趁热打铁,也许很快就会忘记。教师就可以请学生利用橡皮泥,四人一个小组制作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对于学生而言,完成这个题目并不具有难度,但对于课堂而言,会耗时过长,所以在学生在自己动手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时不时强调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就会在动手的同时留意是否具备这些特征。题目完成,知识也很好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得到了培养。
三、适当设置矛盾和冲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现在的社会变化迅速,充满了诱惑,因为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兴趣点在增多的同时也在减少,一般的东西很难再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专门的探究。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学生出现认知冲突的时候他们的求知欲望最为强烈。所以笔者在创设情境中经常会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冲突和矛盾,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地设置教学冲突来完成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会非常好。笔者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拿出几个正方形,请学生将正方形排列组合形成新的长方形,学生已有的认识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两个并不相同的概念,而现在却能如此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学习欲望被调动。教师在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欲望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思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问题一层层地抛出,每个问题之下都有一个认知的冲突,学生始终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情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班级集体教学而言,情境设置应该最为广泛地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但是作为老师,既要照顾全体还应该兼顾个体,在保证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基础之上,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中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对于教师而言并非难事。比如题目的设计,既有最基础的,又有具有难度的,让每个学生都有题目可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成就实现切入点。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首先,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
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再次,我们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小学数学的教与学。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与学生是有隔阂的。这种隔阂往往会严重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现在倡导的课堂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消除教师与学生的隔阂,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首先,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在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而应该改变 “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爱动手、爱看书、不过分依赖老师的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应有的培养与发展,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再次,新课标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摆在教学活动的首位。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加强学法指导。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矛盾。为了体现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兴趣,使他们跃跃欲试。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方法进行操作,主动探索、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大胆推导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当学生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问:大家认真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通过操作后,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空间形式,这样他们要说的话就很多,就有参与的兴趣,完全有可能进行加工、整理、进而推导出公式,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效。
三、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反馈,是为了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正确认知过程和结论得到及时的强化,使不正确的认知和结论得到及时的矫正。教师课堂组织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听课反应,及时调节教学方法。形成性测试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缺陷,及时调整教学要求,制订补救方案和措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教与学两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