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方法有哪些
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
一、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1)倍加关爱,唤起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关心爱护、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做起,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2)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小学生又具有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僵滞少变,他们似乎对任何稍微复杂的问题都懒得去思考,所以教师借助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促其手、脑、眼、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以手巧促心灵。
(3)适时鼓励评价,巩固学习兴趣。“学困生”在班级活动中出现问题较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的机会很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同时要注意实施分层评价,因为学生的认知方式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学困生”在这些方面表现更为明显,如果以一种标准衡量定性,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1)优先提问。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老师提出问题后,只要发现有“学困生”举手,立即让他回答,答对了立刻表扬鼓励,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确,可以让他坐下想一想,静听别人回答后再让他重答,答对了再作表扬。这样让“学困生”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的机会,努力鼓舞“学困生”的上进心和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
(2)优先板演。板演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审美情操,使学生集中精力分析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最美的表现和最高的水平展现给观众。教学前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调查了解“学困生”掌握旧知识情况,为他们在课堂板演作准备。课堂上遇到“学困生”会做的题目时,就让他们优先板演。同时不但要求“学困生”用心算、认真写,还要面对全班同学讲讲这样做的道理,锻炼他们积极参与的胆量,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强化了“学困生”的成功体验。
(3)游戏活动优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尽量多让“学困生”参与,使他们在游戏的乐趣中理解掌握知识,让他们的智慧不断闪光。通过给“学困生”提供优先活动,极大鼓舞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迫切愿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游戏中能主动探究、理解掌握知识,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
三、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1)结合教学内容,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支配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经调查研究,“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原因之一就是学习目的的不明确,自制力差。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地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控制和约束思想和行动,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学习。
(2)引导“学困生”在克服学习困难中锻炼意志。实践活动是意志产生和发展的源泉,而儿童的意志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砺出来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使“学困生”跳一跳,够得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和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3)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学困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榜样对“学困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能起最好的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萌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永攀科学高峰,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家进行创造的故事。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多与家长联系、沟通。让家长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孩子,关心和帮助孩子。学困生并不等同于“废人”,他们形成学困的原因有许许多多,这需要我们更深层次地去探寻。但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他们都需要老师、父母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要成为他们的良师,更要成为他们的益友。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教育对策
1.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事迹、案例、数学名著等,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五年级学习合数和质数,可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和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六年级学习圆周率,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2. 让学困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比如,在课堂上,可考虑专门为学困生设计一种“阶梯”式的问题串,由易到难,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尝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例如我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包装》时,为了让学困生能顺利地理解和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设计一系列问题串:26×8=( );2.6扩大到10倍是( );0.8扩大到10倍是( );208缩小到1/100是( )。这个问题串,最后指向的是2.6×0.8=( )的问题。经过这样的一个阶梯式的提问过程,学生就都能比较轻松理解解题的思路了。
二、教学对策
1. 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有些学困生,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也肯下功夫,他们的数学成绩却上不去,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好的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对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加强他们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指导,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包括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如何观察、记忆、比较、归纳,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总结解题策略和解题思路等,让学困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自然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这就形成了学习心理的良性循环。
2. 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发展。
3.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研究还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4.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学困生,要多表杨少批评,真正使教师的评价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那怕是作业得了一次A,小测验得了一次B,课堂上看到了难见的一次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都要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评价学生方面我们要更多地关注他们在“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来评价。
5. 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课堂上存在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