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自主阅读是一种主观的、积极的、能动的阅读行为,也是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的阅读心理需求过程,是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特征的有效阅读。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程式化地讲述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分析课文,一个接一个地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按教参的“标准答案”理解课文内容,以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和思考。这样就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一旦离开老师,就无法独立解题。
其实,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和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心理自由”的感觉,也才能积极地思考和赏析课文,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生活中的阅读兴趣。如鼓励学生在上学路上,有意识地阅读路标名、店铺名、宣传栏上的文字信息,既巩固了所学汉字,又激发了阅读兴趣。
2、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交流方式,开展有趣的阅读评比活动。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边读边想,也可以是边阅读边批注。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阅读的感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课后和家长交流。在交流中,通过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学生能进一步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不同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阅读成果的展示形式应灵活多样,如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展评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1、阅读能力训练。教师在指导阅读技能训练时,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心理特点选用不同的训练方式,要引导低年级的学生读准、读通,学会默读和复述的方法。要求高年级学生在进行限时阅读的同时还要掌握文章的整体大意,能较准确地复述课文内容或找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或主旨句,把握阅读对象的精髓和脉络,深层地理解所阅读的材料。
2、对比阅读训练。对比阅读训练,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照,培养学生较高阅读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对比阅读的方式较多,从训练内容上看,认读字、词,可进行字词辨形、辨义对照比较;理解词句,可进行调换词语和变换句式对照比较;理解文章结构,可以将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对照比较;从训练的形式上看,则有提问对照比较、列表对照、修辞对照、调换或修改对照比较等。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文章,落实好各种对比阅读训练,就能更好地辨别文章内容的好坏、表达的优劣、风格的差异以及文体特色的区别等,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广泛的阅读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指导并鼓励学生读各种各样的文章,凡是内容健康而又读得懂的都可以读,把阅读扩展到课外去。
1、科学的选择课外读物。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的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书刊。
2、利用大众传媒拓宽阅读领域。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资源较为丰富,有些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有些则对未来充满设想。通过其中的一些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及大千世界的怪异现象等。这些内容激发了儿童的求知欲,引发了他们的阅读动机,拓宽了他们的阅读领域。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效率
一、创设情境,增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其年龄比较小,不容易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克制自己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小学生的兴趣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执着不如乐知者,孔子的这句名言也告诉我们,兴趣的重要性。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积极的探求提高小学生们兴趣的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采取一种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阅读的效率。比如说,在上课之前,就可以根据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情境的创设,这种情境可以是通过多媒体来展现,可以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同时也让学生初步的了解了学习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提高阅读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整节课我都抓住“灯”字展开教学,因为北京的夜晚就是因为有了灯才会变得那么明亮、那么辉煌。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灯”在课文中的作用,我把“灯”巧妙地引入了课堂。生字新词藏在漂亮的红灯笼里在大屏幕上闪闪发光,重点语句在一盏盏红灯笼的映衬下显得异常亮丽„„当那一盏盏红灯在课件中出现的时候,那些小家伙的兴致立刻高涨起来了:“灯啊,真好看”、“快看,灯让我们的课堂也亮起来了”„„我趁机引导他们在灯中识词、读文、感受灯给北京带来的美。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极高,学习效果很好。
也可以在上课之前,由教师讲述一个故事,由故事引进课文,学生在一种好奇心与期待中联想着故事中的任务来学习课文,这就增加了阅读的效率,更好的理解阅读的内容。
二、加强阅读指导,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一种导读法。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自读作为前提与中心,教师的主导作为一种条件,然后师生之间形成互动,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由之前的学习客体变为主体,发挥出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教师要引导着学生自己去学习未知的知识,实现一种学习的迁移,教会学生怎么样去阅读,进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这个“导”的作用发挥出来,小学生可能会因为年龄的原因对于一些阅读中的重难点还不能够很清楚的把握好,这就需要教师要帮助他们把握好这个方向,要突出关键与重点,要不但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及诱发他们的想象力,对于他们的阅读思路要及时的进行疏导,进一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介绍一些资料、设置一些问题与疑问等等,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对于阅读来说,如果小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良好的阅读的习惯,那么在阅读中就会提高效率。而这种习惯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应该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教会学生默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些材料,规定好一定的时间,在这些时间内进行默读,把握主旨。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质量。第二,对比并分析的习惯。在阅读新的材料时,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以前有没有读过与这篇相类似的文章呢,有什么样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进行阅读,相信阅读的质量与效率肯定也会提高。第三,求异论辩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文章时,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中心是什么,意图又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经验,看有没有新的立意,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以及见解。第四,设疑自答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实质就是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情节以及对一些物的描写的一种思索,要让学生提出在文中的一些疑问,带着这些疑问再去深入的阅读课文,边读边问,在问的过程中又通过深入阅读,自己解答,这样不断的循环,在不知不觉中就领悟了文章的主旨,也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四、切忌忽视语文知识
新课标就要求不能仅仅是重视语文知识,要更加的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在语文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就过于注重能力的现象,而对于语文知识认为是讲也可不讲也可,严重忽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妨碍了阅读教学,因为语文知识的欠缺就会造成学生在阅读相关的文章时,有可能对于一些知识的不了解而读不懂。最平常的比如说,解字、释词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要对学生讲解造字法的相关知识以及词法的构成情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将一些有用的知识进行提取,然后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