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如何进行提高

庄宇 224分享

  对老师来说,提高教学效率是他们最关注的话题,因为现在在追求小学生减负,这就意味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授更多的知识。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高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潜心钻研文本

  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而老师在课堂上又起着主导作用。语文课本就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如果语文老师不吃透文本就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字里所包涵的实质。我们首先要钻进去,一遍、两遍、三遍的读书,融会贯通课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能够和文本后的作者对话,那就证明自己吃透文本了,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感受、理解、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知识的牵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如讲到鲁迅的《少年闰土》,就可以有他的《故乡》《社戏》的介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课前老师就要有这样的知识储备,在课堂上才会游刃有余。只有课前的精心准备才可能有课堂上的精彩发挥。

  二、每时每刻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现在课堂上就要老师精巧的设计。一节课是否精彩导入就为它奠定基础。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如我们在听公开课时,老师们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引入:开篇讲故事、引导唱歌、脑筋急转弯、猜谜语、诗歌朗诵……不知不觉让学生进入情境,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但导入不能太冗长,否则会有喧宾夺主之嫌。

  课中提问要整体优化。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首先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的引导他们去思考;其次提问要有一定的价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提问要考虑全体学生,难易要兼顾,让优生和差生都有机会参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关于提问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

  课尾要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因此无论是课文延伸,还是结束语都要高度概括,有时还可加入一些趣味,达到学生难于辞怀的效果。

  三、课堂上要不断创新

  现在,有很多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如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视屏、影视片段等。在课中如能有效采用,学生兴致高、老师轻松愉悦就能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真正做到高效减负。还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学生中的难点。老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用深厚的文学功底滋润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如沐春风。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四、选择恰到好处的评价语

  课堂中光有老师的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师生双向的良性互动很有必要。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起着激励作用。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会让学生有成功感,当他们得到老师的表扬是何等的愉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就有了动力,因此恰到好处的评价能让课堂熠熠生辉。

  小学语文课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情景中体验,在体验中构建

  创设美丽活动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体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改革后新型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无论是美丽优雅生态环境,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表达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瑕想飞飞的音乐情景,都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营造学生切身体验的氛围。如:教数学“圆的周长”一节可以先出示“自行车的车轮滚动一周有多长呢?”疑向,教师演示,引发学生自冥思若想。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教师再点明课题,这种情境的创设,诱发性不言而喻。

  (二)在体验中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

  在小学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中,强调小学语文和数学课堂教学要剔去繁锁教学程序,重视学生的感悟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感悟,与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我在履行领导深入课堂,开展“课堂结构与效率”研讨教学古诗《石灰吟》一文时,学生朗读了古诗,先让学生读读石灰的特点?学生概括为“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要留清白”。然而让学生讨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石灰特点的人?学生分别举了变法英雄潭嗣同、抗日英雄扬靖宇、赵一曼、还有我们熟悉的英雄刘胡兰,江雪琴他们都是为祖国的解放和独立献身的英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感悟到象征英雄的物体:红梅、青松……等等,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不畏风雨,不怕牺牲,处逆境而不屈服。短短的四句诗,学生通过感悟心中构成了石灰特点→类比人物→类比物体→类比物体特点。互动的课堂,学生的体验,这样一个知识框架。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在学生心灵中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结构。直观教学、通过演示。学生可以零距离地体验,如我教“圆的周长”一节,先让学生用一个圆在一定长度的物体上滚一圈,再量量圆的半径。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悟出求周长的公式。在教学中,教师提示性的点拨,用心良苦的演示,使学生的思维如水墨画般缓缓散开。

  (三)教学目标的明确呈现,让互动的课堂流放异彩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著名教育家这一段精辟的论述,阐述了教者、学者、教材之间的辩论关系。既然教材只是受教育者的一个蓝本,那么教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呈现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的锁定,是教者根据教材,教学情境,教学对象等整合教学资源,去粗取精,从杂乱的知识点、能力点诸当中,提取的一节课或某一课的学习目标,它具有多元性,科学性。教师呈现出教学目标,能良好地让求知者凝聚思考的目光,嚼咀知识的蓝本,让“疑难问题”的飓风,卷过学生平静的心海,造成生生互动,合作探索的课堂局面。

    7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