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语文展开有效预习

庄宇 224分享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预习,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弱项,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提高自学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

  (一)教师发挥“引路人”的关键作用

  学生积极预习的前提是对教师的课堂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成为学生预习道路上的改善者。教师应当积极活跃课堂氛围,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优越的学习环境。充分重视预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高效的英语预习习惯,抛弃传统语文教学观念中的不足,适时转变教学思想,树立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理念,激发初中学生对英语课程预习的兴趣。教师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增加个人魅力,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小游戏,加强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预习战略辅助,帮助学生克服对学习生字生词的恐惧,鼓励学生开口说,大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改善学生预习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耐心的引导学生预习,引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开放意识,找到合适的预习方式,提高成绩的同时提升各方面学习能力,为日后的发展打下持久的基础。

  (二)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在预习工作中,学生无疑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做学习的“主人”,对于语文学习,要有自己的判断建立自己的理解。学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单一的理解语文教学内容,而应在对几个单元的内容做到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对于课程的内容安排,课时内的不同模块形成自己的认识。这种总结、分析建模的能力不是短期内可以养成的,而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需要长久预习习惯下培养的分析能力的配合。在预习中逐渐找到自己对语文学习的关注点和兴趣,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绩虽重要,但学生也不应以成绩的提高为单方面目标,忽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找出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足。同时,学生也可以主动搜集网络上与这一课相关的课时资源,预先浏览课时内容。充分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利用新兴多媒体提升自身技能。在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丰富知识面,提升自我的同时不忘开拓自己的思维。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不懂得问题要及时问,想学的知识要及时说。要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本领。课前预习中,先大体浏览原文再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并自己试做分析。边阅读边思考,找出自己的疑问并记录下来。课间的时候与老师及时的沟通交流解答自己的疑惑。以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鸟的天堂》为例,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通读的基础上,就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如鸟的天堂是什么,为什么大自然可以被称作鸟的天堂呢,文中写了哪些鸟,描述了哪些风景。学生提出困惑以后,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课文的第二次朗读,并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分析文章的主题,文章的情感。学生如果做好这样的预习工作,长此以往,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阅读表达能力,便会得到很大的进步。

  (三)师生共和,建立友好伙伴关系

  在教学中,师生处于利益共同体内。师生只有在友好默契的基础上,建立共同的目标,才会齐心协力,共同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我们知道,预习工作通常是学生在课下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课下就可以完全脱离老师。事实上,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和老师沟通交流。语文学习知识面繁多,内容庞大精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疑问,也难免会对某一块儿知识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就应该及时提出自己的困惑。问题出现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便会影响学生后续英语的学习。教师也应该加强和学生的课下交流,通过电话,家庭走访,面对面交谈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苦难,并对解决措施给出合理的建议。这样不仅可以密切师生之间的联系,增进师生友谊,也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建立清楚的认知。此外,教师应建立一定的评价体系,对预习工作进行的好,预习习惯优的学生做出表扬和一定奖励,对预习工作完成的不是很好的同学要多鼓励,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意愿。

  小学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

  (一)课前培养措施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1)认名字

  在刚入学的新生中,把班级课程表、任课教师的名字、学生的名字都用大号字体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让学生指认。

  (2)认标牌

  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教室、办公室、校门口的标牌和宣传窗以及校园里的标语、字符、名人名言、校纪、校训等。

  2.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和习惯

  (1)讲书法家的故事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积累时间给学生讲一个个书法家的故事。从古到今有许多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练字的逸闻趣事,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墨池”的故事;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看到晋古碑,观了三天才离去,以此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与自己的惰性作斗争。

  (2)让学生看到进步

  学生昨天的进步是对今天的鼓励和对明天的期望。每个学期开学前都可以把学生上学期的作业成果拿出来,让学生回顾和欣赏。

  3.培养预习的兴趣和习惯

  (1)进一步巩固通读课文,了解课文概况的习惯

  这种习惯要求学生从头到尾把课文读一遍,要求学生能大概掌握课文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如在预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学生能初步了解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经过。知道帝国主义侵略者不仅抢夺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更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不可磨灭的耻辱。通读时,还要求学生看课文后的思考题,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就显得不盲目,这属于预习的第一层次。

  (2)进一步巩固自学生字词的习惯

  这种习惯要求自学生字表、写字表中的生字,掌握读音。在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运用字典自学生字词,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的含义,这属于预习的第二层次。

  (3)指导学生学会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习惯

  教师以一定的方式教导学生明确提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问的种类和方法(包括不懂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等)。要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把自己准备的问题写出来,准备课堂参加讨论,这属于预习的第三层次。

  (二)课堂培养措施

  1.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信息的吸收。今天语文课堂上的倾听范围很广,它不但要听老师的讲述,而且更多的要听同伴的发言。

  2.乐于交流,发表己见的习惯

  (1)训练学生敢说

  对学生课堂交流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愿意交流但怕说错被同学笑话”的学生在每个学段都有,而且中、高段占20%以上。说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重视自己在老师和同伴面前的形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言论自由,无所顾忌,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说错了也不要紧。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交流中。

  (2)训练把话说好,表述连贯完整

  在以往的师生对话中,学生往往跟老师猜答案,接下语,学生发言没有形成完整的表达,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现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着重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包括意思的完整和语句的完整,例如,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让学生用几句话说出自己的意见;对某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看法?也要用完整的语段加以表达。

  (三)课后培养措施

  1.指导家长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读书需要有氛围。通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指导家长在家庭建设中要有图书文化的园地。

  2.指导家长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参与�W校的培训使家长懂得读书和写作的关系,学校对学生有写日记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说教师一人批几十本日记,不但总任务量繁重,而且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如果家长能够配合教师一起指导小学生写日记,情况将大为改观。

  3.指导家长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

  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交流活动有不少机会,但是由于某些生活观念的束缚,家长常常不让孩子参与家庭中的口语交流活动。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常常说:“去做你的作业吧,大人的事别操心。”这样就把孩子与家人的沟通渠道都堵塞了。学生在家庭中没有参与表达的习惯,也增大了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习惯的难度。

    7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