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预习小学语文
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学效率提高与否,学生所获丰欠与否,都与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有直接的关系。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高效预习小学语文
1.重视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
有的学生预习的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好的预习方法,预习缺乏有效性。教师应该教授学生预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1)标段落
即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在每个段落前用数字给它标号。这个看似无用的举动,却可以提高预习的有效性。首先,它可以让学生对预习的课文有一个感性的、基本的认识,对课文的布局有大概了解,进而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解读;其次,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操作性。
(2)标生字词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熟悉或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不懂的字词,符号要简单明了,不然会起反作用。这样可以在讲解的时候,了解重点,把握难点,加深记忆与理解。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标生字词不仅要标它的读音,而且要标它们的意思,加深记忆与理解,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3)朗读课文
在预习的时候,学生要自己把课文流利、正确地朗读出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正确流利为止。小学高年级所选的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朗读。通过朗读可以充分熟悉课文内容,提高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找疑难处
朗读后,对课文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用“?”标出来,将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进行对比,找出不足的地方,加深理解。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5)查资料
用工具书或其他的方法,查文中的生字词、疑问及背景资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应将重点放在理解上,尝试解决自己的疑问。这样还可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深入了解文章含义,提高预习的有效性,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设计出高质量的预习提纲是提高预习有效性的关键。我认为好的预习提纲要做到“三贴”:贴近课程标准,依标设练;贴近教学目标,体现重难点;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可望又可及。
比如,教学低年级《黄山奇石》一文,可这样布置预习题:(1)借助拼音认读课后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你是怎么记住的?(2)在书中找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并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3)你觉得黄山的石头怎么样?教学高年级《钓鱼的启示》一文,可布置这样的预习:(1)联系上下文,说说“启示”“不容争辩”“抉择”等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2)“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是怎么变换的,你能找到我心情变换的词吗?”(3)读读课文倒数第2段,思考父亲告诫“我”的话的意思。
3.改变预习的检查形式
以往的预习检查,不外乎是教师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逐一在课堂上进行出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但久而久之,学生熟知了教师的检查套路,就会觉得乏味。所以,我们应该常常变换检查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自相矛盾》《晏子使楚》《穷人》等课文时,我一改往常的做法,课始就让学生根据预习所获,分组来演一演课文中的一个片段,看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预习到位的学生自然表演得到位、流畅,得到大家的认可,预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更高了。
4.争取让家长参与预习的过程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它对学生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且预习一般是在家里进行的,家长更能参与学生的预习过程。父母可以检查子女的预习成果,或在有能力的条件下,与子女共同讨论,对子女做出适当的引导。而且父母还可以对良好的习惯与方法进行肯定表扬,提高子女预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预习的引领作用
一、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预习目标
预习固然是学生自主的独立思考过程,但是如果在预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盲人瞎马,或者游离于目标之外,则预习的效率必然低下,也根本起不到应有的目的。因此,语文预习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这样,学生在预习时才能有的放矢,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合理分配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对于每课的重点生字词以及重点语段,通过习题、作业等形式加以明确,让学生对预习所要达到的要求了然于心,从而在预习中有章可循,任务明确,使预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预习步骤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于预习方法和步骤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教师教给他们行之有效的步骤,使他们按照步骤科学合理地进行预习。我主要要求小学生按照下来步骤进行预习:
1、诵读。拿到一篇新课文,难免会有一些不熟悉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只有通过对新课文的诵读,才能获取初步感知,了解课文的梗概。如课文是叙述了一件事呢,还是刻画了一个人,或者是描写了一段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另外,也发现了文中的生字生词和不理解的语句。
2、查阅。即通过查阅工具书,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初步了解它的含义。
3、批注。对课文内容的预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读通课文,教师更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加批注。对于文章内容,事件描述的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各个方面,要求学生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点滴感悟在书中加上批注。
4、摘抄。就是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做好摘录,所谓“眼看三遍,不如手过一遍”,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好摘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他们比较、甄别的能力,更积累了他们广泛的语言素材,为他们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5、思考。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已经获取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课文在文字、语句、内容等各个方面还有哪些疑虑,需要在上课时老师解惑或者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的。
当然,预习的步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因文章的不同而适当变化,但对于小学生这样学习能力欠缺的群体,尤其是没有形成好的预习习惯之前,教师强化他们预习步骤的教育,固化他们的预习模式,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有效进行预习指导,教给学生恰当的预习方法
古人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影响着其成长发展。同样,预习方法对学生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适时总结预习的方法。特别是当前很多学校使用的导学案,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导学案中有关“预习”部分的要求,当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后,要指导学生分解要求,如“预习”中要求理解某几个词语,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位置。哪些词语需要查阅字典、词典?哪些词语适宜采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四、加强预习检查,养成预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强化训练,让预习成为他们的常态行为。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养成自觉根据预习提示,独立完成预习任务的能力,更要在每天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例如可以首先检查学生课文是否读得流畅,是否在课文上加了批注,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赏识教育。对于在预习过程中表现优秀,阅读时声情并茂,语言流畅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激励,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课前朗读,做好预习工作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课堂。
五、尊重学生实际,允许预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
任何一个班级,总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在预习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在小组合作时就按学习层次搭配来分组,在预习过程中也要求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让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好帮带作用;其次是教师有意识的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预习中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暴露他们的知识缺陷,并及时给予弥补,让他们共同进步;此外,充分给予后进生鼓励,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即使他们只写一个字、一个词,能开口说一句话,教师都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表扬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