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功课
预习可以使学生提前知道课堂上所要讲述的内容,在课堂上就会因有所准备而不慌张。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寻找到一些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1.加强学生的预习意识,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语文预习,其本质就是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它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任务,通过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获得初步的个性化感悟,掌握学习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如果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只听老师讲,思维是完全被动的。而预习后,再听老师讲,思维是主动的,会将预习所得与老师讲的内容相比,加强记忆与理解。如学习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句诗时,根据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人生阅历,他们并不理解天苍苍与野茫茫到底是如何的景象。脑海里画了一个句号后,再听到老师讲解这句时的场景,才能体会到草原的自然风光的美丽,加深对诗句的记忆与理解。所以,加强学生的预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有效地预习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授课前预习的方法
有的学生预习的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好的预习方法,预习缺乏有效性[2]。教师应该教授学生预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虽然不同的学生适合的预习方法不一样,但是主要的过程应该要包含以下的几点,才可以达到有效预习的目的。
2.1标段落
即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在每个段落前用数字给它标号。这个看似无用的举动,却可以提高预习的有效性。首先,它可以让学生对预习的课文有一个感性的、基本的认识,对课文的布局有一个大概了解,进而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解读;其次,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操作性。比如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直接指向第几段,学生在提问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说对第几段存在疑问。
2.2标生字词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熟悉或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不懂的字词,符号要简单明了,不然会起反作用。这样可以在讲解的时候,了解重点,把握难点,加深记忆与理解。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标生字词不仅要标它的读音,而且要标它们的意思,加深记忆与理解,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2.3朗读课文
在预习的时候,学生要自己把课文流利、正确地朗读出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正确流利为止。小学高年级所选的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朗读。通过朗读可以充分熟悉课文内容,提高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的次数视个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而定,并不追求多次。
2.4找疑难处
朗读后,对课文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用“?”标出来,将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进行对比,找出不足的地方,加深理解。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2.5查资料
用工具书或其他的方法,查文中的生字词、疑问及背景资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应将重点放在理解上,尝试解决自己的疑问。这样还可以为课堂的交流作准备,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深入了解文章含义,提高预习的有效性,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6注重积累
积累好词好句,积累值得自己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部分出自名家,它们的语言和文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养成长期的习惯,可以加强记忆和运用,提高书面或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除教授学生预习的方法之后,还要经常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长期坚持的习惯。在学生熟练方法之后,可以要求他们写预习的提纲及心得,并进行点评补充,帮助学生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3.丰富预习的形式
单一的预习形式学生很可能坚持一段时间便感到枯燥无味,容易厌烦,不易长期坚持。所以教师要丰富预习的形式,帮助学生保持预习的热情,长期坚持下去。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预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或点评。比如组织课前朗读比赛,故事性强的课文还可以组织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小组之间互相评论,或者改写、续写、仿写,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辩论赛等学生参与性强的活动,使得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充分地保持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同学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加深同学们的友谊,让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还可以有效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4.争取让家长参与预习的过程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它对学生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且预习一般是在家里进行的,家长更能参与学生的预习过程。父母可以检查子女的预习成果,或在有能力的条件下,与子女共同讨论,对子女做出适当的引导。而且父母可以更容易发现子女在预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子女改正,还可以对良好的习惯与方法进行肯定表扬,提高子女预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如何指导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功课
一、教给学生必要的预习方法
根据小学阶段各个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语文的特点,可以循序渐进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预习方法。
1、预习方法的指导是必要的。
具体来说,在低年段,教师可以先尝试挪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重视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即可以让学生先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把生字读准音。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有意识地把要学的字和以前学过的字进行比较,找找它的好朋友(即相似字词),争取自己想办法把它记住,这样学生会感到原来汉字这么有趣,这样就会比较专心地预习。低年段要特别重视学生预习的兴趣培养,要让学生喜欢预习,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为学生持续地去预习。教低年级的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孩子看到老师教新课,会兴奋地告诉老师,这课我会读了,这个生字认识了。到了课上,见别的小朋友不会而自己会了,他就会特别起劲。老师如果及时地表扬一下那就更开心啦,以后课前预习学生就更主动了。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会效仿他。这种预习的热情低年段的老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呵护。因为,久而久之这就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和能力。
2、小学高年级的预习方法。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方法有:1)自读批注法。即要求学生自己先“读进去”,即需要学生细读、深思,并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有了细读才有了深思,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手脑并用,阅读与划、批、写、注相互结合。“划”就是划出层次,找出重点,“批”就是眉批,把自己的体会,看法写在旁边,“写”就是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即疑难点)整理出来,“注”就是在教材上将疑难处(即理解障碍),用明显的记号来标注。在课文读通顺的基础上,老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预习课文。2)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进行推敲咀嚼。3)进行尝试性分析。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重点进行尝试性分析,在掌握课文的重点之后,应在教师讲解之前,再进行尝试性地分析,而不要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通过分析,找出课文是怎样突出主旨的,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这些方法,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二、指导学生必要的预习过程
教师在指导预习过程中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赏读课文。《预习》中曾提出: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他们把课文通读顺,而后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预习》中提出:“预习课文,想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色。”预习时,这一段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想象草原的美景图,直至可以背诵之。
2.析读课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针对学生的这个弱点,要有意识地安排预习,让他们逐步理解体会一篇文章中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之间联系。从而激起学生学习了新课的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3.细读深究课文。结合课文,在对全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的预习之后,要尝试性地解决课后题,以检查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以便能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对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先画下来,当作自己的难点,以备听课时认真听讲,当堂解决。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教学目标和思维形式,适时诱导,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引导学生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意见的关系,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需要逐步培养。预习要做到以下“四勤”:1、勤动脑。预习中要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用自己的头脑去做主动、独立、朋效的思考,才能深入钻研,使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2、勤动笔。做好简要的预习笔记。要在新课教材上圈点勾划,写简要评注;在此基础上写好简要的预习笔记。预习笔记可以同课堂笔记合一,使课堂笔记成为预习笔记的修订和补充。3、勤动手,多做练习、操作。结合课前预习,按新课要求及教师的提示,多做一些自选练习题、实际操作、现场观察等,以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新课的理解。4、勤问,求得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对预习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要同学请教。
四、必须明确预习的好处
明确预习的好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所以教师也有必要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预习有助于:1.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2.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3.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教学有的放矢。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