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有效性
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初步阶段,也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所必备的环节。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进而使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这样就能有效节省课堂时间,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
一、教学生站在学习兴趣上学习预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必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成的效果。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预习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预习。只有让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并懂的正确运用,才能逐渐激发出他们对预习的兴趣。预习的方法其实很多,接下来就是我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根据高年级小学生的年龄、性格、思维素质和归纳能力等总结出的几种预习方法。
1.通读全文,要求至少两遍,在课文中存在问题的部分(如:生字、生词)做出标记,事实证明书上没有痕迹只代表读的不够认真。
2.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将自己标记出来的重点难点多抄写几遍,通过字典词典独立分析和总结其意思。
3.带着查阅后对新知识的了解再次阅读课文,将自己了解到的字词意思带入课文,联系全文分析是否正确,最后查阅新字词的相近字词并用它造句、仿句,以达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4.将课文多读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了解完字词知识后就应该深入分析句子结构,赏析并评价好的句子;在不懂得句子下划上横线,写出自己不懂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以便分出自己所需要学习知识的主次地位,在上课时着重听老师对该部分知识的解析,进而提高听课的有效性。
5.字、词、句、篇。这是一个对知识逐渐深入了解的过程,在分析完字词句之后,学生就需要去探究文章的写作顺序、构成部分、各段段意、整篇课文的主旨以及作者想要反映或者表达的思想了。
二、为学生预习的知识做重点提纲
年龄较小的学生自律能力都比较差,小学高年级学生也不例外,因而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再有针对性的听课,如此必然可以使学生在课堂训练中得到更大程度上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所以,学生应该独立的在课前先学习什么呢?这就不得不引入预习提纲的重要性了。比如说,笔者为学生设计的文言文预习提纲就是在这样的:(1)放声朗读,但必须读准发音,读出节奏、停顿以及抑扬顿挫的感觉,最后品味句子以及全文含义。(2)在张口读课文的同时开动脑筋思考,想想关键词句的大意。(3)认识到理解是记忆速度的根本保障,在“读”和“思”的基础之上,背诵全文。(4)最后在脑海里思索全文含义以及中心思想。
三、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好的习惯让人变得优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不论是对学生目前学习还是进入高年级后的学习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读是对课文的感受、思是对课文的领悟,而写则是对读,思考能力的整体考验以及加深印象的必要手段。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掌握读、思、写的预习方法的重要性,做到监督学生秉持每天预习、每科预习、坚持预习的思想,因为这是帮助学生培养预习习惯的基本环节。
四、检查并评价学生的预习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思维能力不够成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优化能力都相对较弱,预习效果可能不怎么好,甚至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做出及时的检查及评价。在课堂上检测学生预习效果的同时,做出适当的预习评价,通过评价让基础差的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基础好的学生得到鼓励和表扬,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预习《小抄写员》这课时,我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之后出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组长检查组员,我查收检查结果并通过检测各组长来验收学生预习效果。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在课堂上开辟一小部分时间听写字词、让学生默写古诗,回答课文结构内容问题等,检查学生对字词句和文章大意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古诗词的背诵能力。通过小组的检查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五、父母参与预习引导
仅靠学校教育是不能全方面加速培养学生的某种习惯的,所以必须结合家庭教育补充学校教育中的不足。另外,预习常常是在课外时间尤其是在学生回家后进行的,这就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预习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工作了,具体要求家长在自己的业余时间尽量空出时间来检查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学生指点迷津,细心检查学生预习中的细节问题,及时反映给教师,共同帮助学生纠正;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预习中的小进步,不吝啬表扬,给孩子思想上的学习动力。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预习
一、做好预习的思考
有要做好预习工作,首先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培养学生的对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预习成为孩子自己喜欢的事,有了学习的兴趣,预习也可以成为有趣的事。以往的预习,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的掌握。格式化的预习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指导者,我们应该在预习的方式和预习内容上动些脑筋,让学生多点自主选择预习的权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2. 学生在预习前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老师给他们设计的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
预习前有明确的目标,能让学生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但是,预习要求不能太高,过高的要求让学生望而生畏。预习前,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他们能够完成的内容。如果要求过高就会让学生难以完成,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预习的兴趣,从而无法实现预习应有的作用。
3. 必须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必要的检查。
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后,一定要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光是口头布置的作业,不实施检查,这样的作业学生们十有八九都不会自觉完成,相当于没有布置。因此,课外完成的预习作业,教师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价必不可少。课前预习可分为书面预习,也就是预习笔记,和口头预习两种类型。预习笔记,教师一定要收上来查看,但不需做细致批改,对做得好的可以写上简单的评语:如“好!”“真棒!”,或者画上笑脸或小红旗。到了高年级,可让学生互查。口头预习作业,如读书,一靠家长监督签字,二是靠课堂教学中的检查、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地考评,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二、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的预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种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
1. 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资料。
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2. 分步朗读。
语文的学习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习语文离不开朗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习语文就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平时学生在预习时,一般标出自然段序号后就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预习任务,其实,这样根本达不到预习的要求。我认为语文课文的预习至少要做到“三读”:
一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新词;扫清生字词障碍,给文章后面生字表里列出的生字注上拼音,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二读: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知道这篇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
四年级已经开始教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这样的训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说,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归纳文章内容的机会,在检查预习效果时,我一般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来进行。每个学习组有一个小组长,组织其他学生有序发言,并记录学生的发言,检查时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要说一说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三读: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学生针对文章提出自己的问题,无法解决的可以在预习本上记录下来,留到课堂上去解决。
学生看了文章,有自己的想法或疑问时,我就会鼓励学生记录下来,当然这是安排给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完成。把问题记录下来后,到课堂上去解决,有很多问题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就已经解决了的,可以在预习本上作上记号。在此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以帮人解决问题为乐,并从中取得成功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总结很多读书的方法。
3. 是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
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在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容易写错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
(5)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预习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4. 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课后思考习题。
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读书笔记,对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读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词语,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可在课文边进行批注或是注上标记,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