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预习语文
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有了良好的预习,语文课才能学有所得,教有所讲,才能唤起师生互动,唤起读者与作者的共鸣,从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
一、语文预习的意义
1.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从而执着追求。
2. 自我探索,打好了有意注意定向的基础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有意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
3. 人人获得练习机会,提高学习能力
如果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有几个好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听长”。一些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没有动脑,学习能力如何能提高呢?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
4. 培养阅读兴趣,丰富课外知识
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能力,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二、语文预习的方法
平时,许多同学一听老师说要预习,就把课文看一遍了事,他们认为这就是预习了。那么这算不算预习呢?我想,这仅仅是预习的一个步骤,但还不够。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预习呢?怎样预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1. 阅读
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
2.查阅
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
3.思考
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
4.做笔记
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当然,做预习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
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划的应该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同时,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还可以在本子上设新词栏等等。
三、语文预习应注意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四个重要的环节,即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之间既是相对独立,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对预习和复习要有个合理的安排,不能一味预习只求往前赶而忽视了对前面所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因此,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应科学地安排好预习时间的长短。
再者,预习时切忌先入为主,钻牛角尖,偏执地坚持自己预习时的错误理解,而听不进老师的讲解,甚至对老师讲课的精华听而不闻,这样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
另外,预习也不能搞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抓住预习的重点,选择不同的预习方法。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
一、从时间上给予保证,从方法上予以指导,保证预习的有效性
预习不像其他作业可以量化评价,大部分教师放学之前布置作业,其中一项就是预习下一课。学生不重视预习,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甚至部分学生干脆不进行课前预习。看到有预习这一项,部分学生很高兴,数作业时往往不会把它数进去,反正老师也看不出来我是否预习了。家长不重视预习这项作业,给孩子检查时也就问一下。久而久之,预习就真的变成了可有可无。为改变这一现状,开学初,我把预习这一活动放到课内进行,这可以给予时间上的保证。教师也便于在预习的方法上予以指导。预习的方法主要有:一读:读的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者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二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句段,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波浪线标出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五角星标示重点语段;用问号标示对关键词或句子的质疑等。三查:查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四问: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如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五写: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二、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预习,让预习紧紧为教和学服务
教师对预习的指导就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奠定基础。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教师的预习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操作具体的预习练习,对教师来说,预习具有“侦察”作用,应把它看做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三、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预习形式
课堂预习形式的优化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机械单调的预习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采取以下几种预习形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1.搜集资料型预习,拓宽学生视野
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各具特色的民居》等课文之前,我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这些习俗都渗透了哪些民俗文化?学生在搜集老北京的春节民俗文化资料的过程中,还了解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的春节民俗文化,在搜集资料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2.表格型预习,让学生自主掌握课文要点
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这一课之前,我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填写表格,以掌握课文的要点。这一预习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实验型预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发现的能力
在教学习作《我的新发现》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提前进行试验,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了鸡蛋浮起来的秘密,也发现了胖大海在热水中奇妙的变化,发现了一颗小小种子的力量。在动手动脑的实验过程中,这些意外的发现,让学生兴奋不已。
4.广泛阅读,提高认识
学生在通过阅读,尝试解决问题后,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经过阅读,可以达到三个目的:首先,让学生发现课文主题中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而产生联想;其次,让学生进一步懂得按照课文所提供的信息去搜索、涉猎更广泛的知识,从而产生阅读的新的广度和深度;最后,让学生经过广泛阅读,得到一种学习方法的强化训练,有助于开阔他们的学习视野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