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是以后学习数理化的基础,除此以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大脑灵活,还能培养一个人严谨的习惯,因此数学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的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小学数学教材上的内容,与心理学和教育学中的内容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原本有各自研究领域的三门课程因为内容交叉,对教学有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因而加重了学生厌学的情绪。
2.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现在的教学方式始终被理论体系束缚着,反复对学科逻辑和学术进行强调,对于规律及原则的教学是相当的重视,但是理论体系几乎没有可操作性,甚至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没有任何实质性;很显然,就是没有深入地对基础教育改革进行研究。
3.教师技能不专业。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还有待加强,对于规范性和专业化缺乏的训练,自身的专业技能对于实际操作很是吃力。
4.缺乏实践时间。所谓的教育实践存在的形式,无非就是以观摩课和上岗实践的步骤在进行,每个实践环节进行得都很笼统,严重缺乏教育实践时间,同时也削弱了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小学生具有调皮好动好胜心强等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的、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了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以及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只有使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们的参与意识才会日益增强,自理自治能力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不仅如此,这样做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和忍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存在着惧怕数学的心理,可能一些再简单不过的数学问题在他们眼里也是高不可攀的。基于这种现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充分备课,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举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以降低难度,并拓展思维,然后进行知识迁移,转入实际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会很积极地去主动学习查找,最终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和成就感,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如果能够正确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将会使生活得到相应的改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拓展和延伸,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使学生逐渐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使他们养成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及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学生在实际生活环境中也随处可见运用到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的地方,比如,买东西找零钱,交水费电费,家里房子的长宽和面积,等等。因此,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作业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具有活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做作业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生活化的作业题使学生练习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磨砺学生意志,树立正确价值观。小学生在学习中要形成的科学精神包括“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包括谦虚谨慎、不断进取的求知精神;孜孜不倦、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精神;超越功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牺牲精神,以及顽强执着、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著名美籍华人女科学家吴健雄博士曾说:“从事科学工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很大的毅力,就像着了迷似的钻进去;第二要十分机警,仔细地观察、分析,否则稍一马虎,机会就放过了;第三要坚持不懈,一而再、再而三地试验,不达结果不罢休。”这段话包含了科学家应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志可以从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也能够在经受挫折和战胜困难中得到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磨砺他们的意志,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的愉悦,从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4.重视评价,关注情感,引导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小学数学教学难就难在学生不去质疑,因为有时偶尔的一次发问,也许就会被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评语所“伤害”。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的表扬性评价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应该具有赏识、启发、帮助、激励的作用。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积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用提醒性、激励性的评价语,让孩子充满信心,如“你能给大家介绍你的方法吗?”“能不能再说全点呢?”“你的方法是最好的,也用这种方法的举手”,还要多用些赞美的鼓励性评价,如“你真会思考”“你比老师还聪明呢”等。这鼓励性语言的使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勤于质疑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以情景激趣
情景即创设情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巧妙地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情景。在情境中,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产生学习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考虑到这一内容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抽象,在生活中也不是会特别的引起孩子的关注。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要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选取素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陌生,才能有兴趣,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根据《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基于以上考虑,课件出示一个学生的背面,问:“你能猜猜他是谁吗?”学生摇头,接着出示这个学生的侧面,问: “现在能吗?”大部分学生还是摇头,小部分学生似乎有点知道了,但是还不能确定。最后我出示的这个学生的正面,这时全班异口同声的说出这位学生的名字。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我马上就问:“为什么同一个人,我们看到的却不一样呢?”有了刚刚的体验,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用自己的表达不是很标准的语言回答了我的问题。
我相信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二)以探究促趣
1、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形成的乐趣
《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例如教学《认识10》中要孩子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看似只有一句话,但是对于刚刚没上几天课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不简单。如果教师把这个结论性的话告诉孩子并让孩子记住看似整节课也还过得去,但是孩子不会真正的体会和理解,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这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我准备了一些铅笔作为教具,我先拿出一枝铅笔问:“这是什么?”有的孩子说1, 有的孩子说这是1个一。我问:“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好?”大部分孩子说1个一。接着我拿出2枝铅笔问:“这是多少?”有了刚才的基础,回答2个一的孩子更多了,我接着增加铅笔的枝数,孩子的回答越来越好了:“3个一,4个一,…10个一。”接着我要求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像这样数一数。我拿出一个橡皮筋把我手中的10支铅笔捆了起来,我说:“你看,刚才的10个一变成了什么?”孩子说:“变成了一捆。”我马上表扬这个孩子,“孩子们,1捆铅笔有几枝?”学生说:“10支。”“我们可以把1说成1个一,这个10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呢?”少数的孩子会说;“一个10呗!”“可以吗?”越来越多的孩子肯定了。接下来我把捆好的铅笔递给其中一个孩子,“老师给了你什么?”这个孩子拿着一捆铅笔说:“1个十”我又给了另一个孩子,继续的给下去,孩子们回答越来越好了,这时我把这个橡皮筋拿掉,“这样变成了什么?”孩子说:“10个一。”我再捆起来,又变成了什么?孩子又说1个十,“那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啊?”班级里几个聪明的孩子会说:“一样的。”越来越多的孩子肯定了。请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刚才10个一变1个十以及1个十变10个一的过程,这时我发现孩子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因为这个知识是在老师的启发下,他们自己探究出来的。
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我心目中的课堂,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教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
2、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课程标准》也指出“把现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认识周长》中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什么叫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听起来抽象的定义,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意思完整的呈现出来。我利用多媒体制作出一个小虫沿着树叶的一周爬行,从开始的地方出发再回到开始,小虫爬过的地方就是树叶的周长。同样的内容两个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显示,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而言更加直观形象,更加容易理解。例如教学《百数图》时,我先让孩子找百数图中的规律,全班交流并总结。接下来应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老师来说,同学们来猜。我问:“第三行,第四列,你能猜出它是谁吗?”学生按照刚刚找过的规律猜到是24。我们要验证一下,这时我用鼠标点击了相应的位置,电脑出现了24,此时学生的猜想得到了验证。有的孩子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有的孩子发出了轻轻的欢呼声,当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时,此时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乐趣。
我设计了:找规律——猜想——验证的环节把整节课推向高潮。当然也得益于多媒体。
(三)以游戏提趣
德国教育家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说过“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学到东西,要使学习过程重新成为一个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经历,而且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经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也比较短。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应该适时穿插数学游戏。游戏教学是根据教材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组织把游戏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从而极大地增强课堂数学的趣味性,这也是当前所提倡的愉快教学的具体运用之一。
例如在执教一年级下学期《认识几十几》中,在新授部分结束后,我设计一个小游戏:每个孩子手里都有一张小卡片,有的卡片上写着几个十和几个一,有的卡片上直接写出几十几。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朋友。”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个数字卡片,老师选出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拿出并读出自己的数字卡片,那么拿到和这个数的小朋友表示的数是一样的请站起来,这样朋友就找到了。当第一组孩子利用已经学过的本领找到朋友以后,每个孩子的激情都被点燃了,个个要争先恐后的上来找朋友。这个小游戏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又达到了巩固练习新知识的目的。
游戏教学不仅适用于低年级的孩子,也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孩子。例如我在执教四年级下学期《过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一课中,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模式第一步怎样,第二步怎样等等,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但是对学生而言,这样太枯燥了。如何才能让孩子印象深刻的记住过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具体步骤,那一定是生动形象。我让学生准备了两把三角尺,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火车司机。”学生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我的身上。师:“我们先要给火车建立轨道,好!请把其中一把三角尺的任意一条边与已知的直线重合。” “火车的轨道就建立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开火车了,另外一把三角尺找到它的直角,这个直角就是火车头,它的任意一条直角边放在已经建立好的轨道上,也就是放在第一把三角尺上,同学们我们左手固定好轨道,右手开小火车。”“注意,火车不能出轨哦!”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一起操作,“已知的点就是我们要行驶的目的地,开到这里我们的小火车就到站了。”“最后我们沿着小火车的另外一条直角边画线,任务都圆满的结束了。”
通过练习,我发现这节课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因为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学生在画图中掌握最好的就是这节课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寓数学学习于游戏之中。不仅让孩子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而且又提高的课堂教学效率。
(四)以拓展增趣
为了让我们的数学更生活化,我们可以适当的拓展,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挖掘,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学《9以内的加法》中因为一年级孩子第一次认识加法,我寻找素材,在本节课的结尾了介绍了加号的来历。学生不仅认识了加法还知道了加号的来龙去脉,更加深刻的丰富了孩子对加法的认识。例如在执教《认识人民币》在课的结尾处,我收集不同国家的钱币作为拓展的内容呈现给孩子。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原来不同国家的钱币是不同的。有的孩子甚至在课堂总结的时候说数学是很有用的。例如教学《认识时间》中,师:“古代的人没有钟表,他们怎么样知道时间呢?”“你们想知道吗?”孩子们用很渴望的眼神看着我,我给孩子们介绍了现在不常用的蜡烛,沙漏等古代记时的工具。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整节课更加饱满有趣。
(五)以激励持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希望,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过去失败的阴影里。”因此对待学生我们要激励评价,赏识教育。在课堂上不仅要对那些积极发言,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以及时的表扬,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用:“你真棒”“说的真好”“继续加油哦”同时对于课堂上发言错的孩子或者回答不出的孩子,不应该果断地否定或给与批评,“你还没想好,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你好吗?” 或者“你是这样想的,我们来听听别的同学的想法好吗?”等等的语言既不会让孩子失去自尊,又可以给孩子一个台阶下。
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学生乐学的基础。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激励与赏识,正如专家所提出的“欣赏如空气,每个人都不可隔绝;欣赏如水分,每个人都不可缺少;欣赏如智慧的阳光,不仅照亮每一个学生,也会照亮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