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计算不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
一、兴趣领航,矛盾在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不能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感觉无趣、乏味、提不起劲,学习积极性立马被打击得无影无踪。教学伊始,教师可以以故事、情境、谈话、游戏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话题最好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有助于全体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当然主导权必须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不让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甚至导致课堂失控。接着教师再在不经意间引导学生的思维回到课堂,走向教学内容,并适时展现矛盾,引发问题。这既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现欲,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一年级《5以内的加法》教学为例,本课是将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放在一起教学的,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加法计算,为学生以后的计算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它对学生掌握加法计算方法,领悟加法计算的含义有着深远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我就以游戏和情境导入,领着学生比赛看谁能快速地说出分与合的问题,此游戏一是为了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二是为后面知识的迁移作铺垫。
二、理清算理,掌握算法
算法是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而算理是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理是计算的依据,算法是算理的具体体现。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对于突出计算教学核心,抓住计算教学关键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为例,教学例题43+31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以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去找一找有没有适用的,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接着互相交流各自的方法,清楚自己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依据是什么;最后总结出大家计算方法的相同点。理清算法之后,立马出示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迅速计算,同时比较哪种方法计算得更快更好。重视算理的同时,不忽视算法,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掌握计算方法。总之,算法的形成不能依赖形式上的模仿,而要依靠对算理的透彻理解,只有在真正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形成计算技能,才能算是找到了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形成算理与算法的有机结合。
三、练习多样,巧用估算
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则是让学生学习掌握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在计算教学中,学生一旦重复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已经形成思维定式,再纠正起来就很困难,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早对症下药。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一些易错易混淆的题目,做成错题集,时不时地进行强化训练或对比练习,形成条件反射,加快计算速度和提高计算正确率;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典型特例,让学生活用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它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对学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可以快速预测计算结果的范围,对计算结果进行快速的检查。例如:在计算8972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估算,把89看成90、把72看成70,这样快则3秒,慢则5秒,学生就能估算出8972的积约等于6300,这样既知道了积大概是多少,又知道了积的位数。既节省了做题时间,又能用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检查计算的正确性,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二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感,提高数学分析能力。三是能够快速解决数学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应注重阶段性和差异性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小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其心智尚未完全成型。数学教师科学的教学引导和循循善诱的教学理念是学生逐步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数学教材内容一些重难知识点的掌握和内化对小学生而言,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数学教师应在预设教学方案和统筹课堂教学内容时,注重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教学内容的呈现,并为学生制定阶段性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性,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及心理体验。例如,学习人民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超市购物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由形象思维过渡为抽象思维,以实际生活体验和感悟为基础,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规律,掌握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特征。
(二)积极实践启发式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表达、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平台
启发式教学法对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数学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学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和灵活性,在进行教学提问时,以趣味性视角切入,并导入鲜活的生活化素材,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数学教师应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内化教材内容,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主线,巧妙地设置问题、悬念,将启发式教学理念恰到好处地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和环节,从而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灵动性。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点作为突破口,为学生分发轴对称图形的窗花剪纸,并提出相关的探究性问题:通过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这些形态各异的窗花有什么特点呢?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实物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与平移、旋转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发挥想象和联想,自主表达个人想法和观点,将以教师的教为侧重点的传统数学课堂变为以学生的学为重点的创新课堂教学。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性和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以学定教科学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开展这一高效、灵动的教学方法。在班级学生进行小组人员划分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尊重学生如下几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表现:数学学习基础水平的差异、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差异、动手实践能力差异、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差异、组织与协调能力差异等,确保各学习小组的综合实力均衡,同时,各小组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展现个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