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复习小学数学
在小学数学的期末复习中,由于不同年级、不同内容、不同学生掌握程度,复习的技巧和方法,也不容易产生共识。为此每个数学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否则复习就不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不准重点、难点,这样盲目的复习,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期末复习
一、 做好期末复习的前提条件
期末复习是指一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对这学期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理解、掌握。所以要求我们教师要在平常上课的时候全面抓好本班的基础,做好最基础的知识人人能过关,人人能消化掌握。虽然说期末复习是全面的知识复习,但我们不能只靠那么的几天来突击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才有系统的知识结构,才可能提高复习的效果,才有利提高本班的教育教学质量。不然形成空中楼阁。摇摇欲坠。
二、 期末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期末复习就是对对知识整理提高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说简单点就是可以有个好的分数。所以期末复习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1.重难点与基础知识的关系
基础知识是面向全班同学的,具有全员性,需要大家都掌的知识,而重难点是本册教材的能力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要教师把握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和重难点的突破的关系,学生才可能有扎实的基础和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做起数学题才可能的心应手。
2.培优与帮扶的关系
培优即对优秀学生的培植使之优者更优,带动全班的学习热情;帮扶是对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渡过学习的难关提高自己的成绩。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帮助学困生,首先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让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一部分学生进步了全班就提高了,也就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3.时间与效率的关系 期末复习这一阶段相对上课时期时间多了一些,有的教师就不知怎么安排好了,总觉得时间过剩,不好把握 ,白白浪费了复习时间,那是多可惜的呀!所以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时间,精当设计练习,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减轻负担的同时要增加学习效率。不让不是浪费了时间就是挑灯夜读了,苦而失效。
三、 期末复习的种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期末复习的方法也名目繁多,只要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就是好方法,好形式,这里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多年的教学来看数学期末复习可分为:计算力的复习(计算题)、基础知识的复习(填空)、运用知识方面的复习(解决问题)、几何知识的复习。
计算贯穿了整个小学的学习阶段,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本班数学成绩的好与坏。在期末复习的时候要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计算的速度,可分为每天一练、每节一练,增加学生的口算笔能力。特别是中间生和中下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师要全面了解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做到不漏不偏对学生进行复习,憨实基础为解决问题服务:应用知识方面的复习即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这里要重复的讲解,反复的练习,让学生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几何知识的复习也不容忽视的,对它的复习只能是熟能生巧了,增加练习的次数,增加辅导的力度。
四、 提高复习质量的途径
(1)合理练习,提高效率。期末复习的设计练习不是简单的布置作业,也不是一些重复的机械的计算,需要教师控制练习的量的同时要练习的时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每个练习都要出自教师的精心设计,这样才可以增加复习的效率,提高复习的效果,有复习一天比一天好的效果。
(2)抓两头促中间达到全面提高。把班级学生分外好、中、差三部分,我们教师要在期末复习的这一环节抓好优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力求这两不部分学生有进步,用他们的进步来促使中间学生的提高,这样达到全面提高本班教学质量的目的。
(3)精批细改,析错纠误,增加交流。作业是复习好坏的一种检测方式,可以间接反映出学生掌握的程度,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作业,勤改作业,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交流中教师不时进行知识的辅导,对他们的错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序善诱。开启知识的大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三个阶段的期末复习方法
一、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大量枯燥的练习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显得很零碎,不扎实。因此,低年级学生的复习课必须由教师按步骤地引导,杜绝放羊式教学。复习一年级上册《有关9和8的进位加和退位减》,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猜一猜。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提问:请你选出你喜欢的图片?并说说图片上可能是哪个数字?你又是怎样想出来的呢?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出所有的答案,即20以内的有关9和8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第二步:看一看。引导学生观察所有的加法算式,发现:9加几的一般算法是看到9想到先凑十,再加几;8加几的一般算法是看到8想到2,也是先凑十,再加几。观察所有的减法算式,学生又发现:计算十几减9可以想有关9的加法,而计算十几减8,就可以想8加几。
第三步:比一比。引导比较9加几和8加几,所不同的是加9想1,而加8要想2。相同的是都先凑十,再加几。比较9加几和十几减9、8加几和十几减8,可以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而十几减9和十几减8都可以用想加做减法或破十法。
通过猜测、罗列所有的答案,学生就比较轻松地整理出20以内9与几和8与几的所有的进位加及相应的退位减。又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到在计算进位加时凑十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而想加做减法在退位减中也很普遍。不仅使有关9和8的加减法知识得以巩固,形成系统,更有利于7加几和6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后继学习。
二、对于中年级学生,老师带着复习,教给学生复习的思路
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比低年级有所增强。已能学习运用归纳、演绎、类化和对比推理的思维方法。因此,中年级的复习课教师尽可能教给复习方法,不要包办代替。
复习三年级下册《求平均数的复习》,我设计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求平均身高的情境,对小学阶段的平均数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
第一步:考考学生的眼力。任意让两个同学站到讲台上,再让其他学生估计这两位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引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即: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第二步:老师加入两位同学中间,让学生估计三个人的平均身高的范围。引出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即:最小数<平均数<最大数。
第三步:事先选定身高分别是136厘米、141厘米和155厘米的三个人,让学生计算他们的平均身高,并思考计算以外的其他方法,学生在观察数据的特点后,很容易就想到了“移多补少”的方法。
第四步:比较两个算式,同样是求平均身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学生进一步明确:总数和总份数必须是对应的。
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探索的空间。从估计身高到求两位同学的平均身高,又到估计加入老师以后三个人的平均数的范围,乃至求三个人的平均身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中,对平均数的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复习
高年级学生的注意能力、意义识记能力和笼统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各科学习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自觉能力进一步增
强。因此,高年级的复习课,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复习,或者借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小组复习,改变满堂灌教学方式。 在复习《解方程》应用题,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李大爷家响应了当地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今年承包了一座荒地种了木薯和甘蔗共520亩,其中木薯的面积是甘蔗面积的4/9。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木薯和甘蔗的面积各是多少亩?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时我提出要求:
第一步:说者做到“两说”,先说算式,再说想法,有说不清楚的可以请别人帮忙。
第二步:听者做到“两能”,能评价他人的解法,评价时先要指出对在哪里,再指出不对的地方;能从他人的解法中受到启发补充和修正自己的解法。
学生汇报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种:设甘蔗面积是x亩,则木薯的面积是4/9x。列式为x+4/9x=520解得x=360,4/9x=160。我是这样想的:要求两个问题,设甘蔗的面积为x亩,木薯的面积4/9x,列式为根据第一个条件列方程再解答。第二种:设木薯的面积为x亩,则甘蔗的面积9/4x亩。x+9/4x=520,x=160,9/4x=360。我受第一个同学解法的启发,根据“木薯的面积是甘蔗面积的4/9”设木薯的面积为x亩,甘蔗的面积为9/4x亩,再列式解答。第三种:4+9=13;520×4/13=160(亩),520×9/13=360(亩)。我是这样想的:木薯的面积是甘蔗面积的4/9,把木薯看作4份,甘蔗看作份,共13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第四种:4+9=13,520÷13=40(亩),40×4=160(亩),40×9=360(亩)。我是用比例分配解法的启示,用归一法解……等等。
解决问题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量上的一种反映,培养学生根据实际灵活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争辨意识。留给学生大量自主探索的空间,并提倡学生分析方法、解答方法的个性化,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