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所学的知识将会在未来的学习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课堂的活跃程度将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缺乏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更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将游戏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游戏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采用,它具有活跃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游戏教学法的使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它还要求小学语文课堂具有趣味性,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快乐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例如,当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小学二年级的《秋天》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将游戏教学法应用进去,语文教师:“同学们,初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个季节啊?”这个问题非常贴近生活,小学生们都积极举手回答道:“我喜欢春天。”“我喜欢夏天。”“我喜欢秋天。”此时,语文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那么,你们能不能说一下为什么会喜欢秋天呢?”此时,林晓同学举手回答:“我非常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果实都成熟了,树叶也会变得金黄金黄的,非常漂亮。”语文教师:“林晓同学描述的秋天真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秋天》,但是在上课之前,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大家拿出颜色笔和白纸,然后将你们心中的秋天画出来,最后进行评比。”这个时候,课堂已经热闹起来了,学生们都非常激动地将自己的颜色笔拿出来开始创作了,有的学生还非常热心地帮其他小伙伴画画。最后,全班同学评选出了最漂亮的作品,老师也适当地给予了鼓励,整节语文课充满了欢声笑语。这种游戏教学的方式,既让小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了秋天的特点,又在绘画游戏中培养了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重视朗读,择取课文精髓
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朗读的过程就是将文字转化为声音的过程,所以,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后组织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当然,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语文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他们应该选取文章中的精髓部分进行朗读,然后在朗读的过程中用心感受文章。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的朗读,甚至可以将有趣的对话通过表演的形式朗读出来,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朗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教会学生用不同的重音、语气、语调、停顿等形式来朗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实现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利于活跃小学语文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知识都与语文紧密相连,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很多也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事物巧妙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 回归生活,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呼唤,是新课程的生长点。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是达到对知识的记忆,而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还学生以生活的快乐,让课堂教学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已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知识与书本知识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真正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来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概念,确立主体意识,做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让学生认识到“我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我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而且是我主动要求做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语文情境教学就是把生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语文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采用自制的教具、实物、挂图、简笔画、音乐、语言、表演等手段创设多种类型的情境来教学,使学生从形象上感知,进入情境中,在情境中感悟、想象、创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达到智力和能力的积累,使语文教学方式新异,课堂效率高。在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规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同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等弊端,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三、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培养能力
苏联的教育学家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基本保证。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十分重视在课堂上进行学法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的“开凿隧道”这小节时,我改变以往的讲读习惯,设计了让学生自学的方法:“这段文字交代了詹天佑怎样开凿隧道的情形,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按你自己的理解,试一试画出这两个遂道凿进法的示意图,看谁画得和文中说的一个样,并想一想这一开凿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老师交代完毕学生兴趣倍增。这种学法的指导,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还应引导学生把好的学习方法同勤奋刻苦结合起来。对于学习而言,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只是拿到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而能否获得宝库里面的真理,还要靠求知者不断地探索奋斗,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马克思曾教导我们:“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可见,想要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必须还要加上“勤奋刻苦”这一味必不可少的良药。鲁迅先生在讲到自己的成功时曾说:我哪里是天才,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古往今来,类似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伟大人物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们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持之以恒。一分汗水,才能有一份喜悦;一分耕耘,才能有一份收获。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语文课。
四、及时鼓励、合理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有效的课堂,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很重要。无论学生回答是否到位,到点,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进程需要给予他们及时亦或有目的性的滞后评价。而激励,肯定的评价会让学生兴致勃勃,提高学习兴趣!我们不难发现:经常得到别人肯定与表扬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外向,活泼,开朗,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受老师的表扬的孩子则不是很大胆,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能肯定答案是否正确,他们往往声音很小。我们还可以从自己身上深深体会到:当你在某一方面干的出色,被别人认可,赞赏的时候,可能成人在表情或肢体上没有孩子那样太大的反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你很开心。也许这种表扬更加激发了你对被别人肯定的这方面的发展。由此不难看出,大人的成长需要激励,更何况小孩?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做一个细心的人,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真诚的鼓励他,肯定他!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个问题的答案表述往往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回答的得体,有的人回答的有灵性,有的人回答的很智慧,有的人回答的很淳朴,有的人回答的很妙!这些答案之中,可能某些说法是不可取,但是语文是一个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应该抓住学科的特性,灵活的评价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是学生积累生字和词语的主要阶段,他们在表达上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化,面对这样的回答,教师想要做到多样化确实需要动一翻脑筋。如何不重复使用一句表扬语,如何发现孩子回答问题时的特别可取之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口头表扬?什么情况下使用书面评价?什么时候使用肢体语言的肯定,譬如:眼神的肯定,期待,鼓励,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抚摸,身体的靠近,握手,掌声的鼓励等等,这些形式各样的肢体语言都是一种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小小的动作或表情,其实,这些给予孩子的力量是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