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程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它是我国基础性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活起来
一、充分的备课是基础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进行有效备课,才能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而且风格迥异,各年级学生的心理都各不相同。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和需求进行课程导入,还要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规划,做到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强,想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困难,所以,在备课时应当准备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如短片、歌曲等。让学生能够被课程所吸引,主动融入到课堂中来。同时,要将课程的重点难点标注出来,使课堂教学能够条理清晰地进行。这样,才达到了备课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未来的学习中也会有巨大的帮助。所以,老师应当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课前,老师应当让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找一找与课程相关的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本,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找到课本中不会的地方,在课堂中对不会的地方重点听,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能力以及找到学习重点的能力。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上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不会的地方,老师不应该立刻给出答案,应当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实在不会再给出答案。平时还可以让学生用一些工具书来帮助理解课堂内容。课后作业一定监督学生自己完成,对于不会的问题可以找老师解决,但是不能抄袭,一定要从小就杜绝抄袭这一坏习惯。只有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才能发现不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融入进课堂当中,学习效率和课堂氛围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在语文这一学科养成了这些好的学习习惯,也会将这些学习习惯使用到别的学科当中,这会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好语文,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能够均衡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需要一些外界的刺激。而语文这门学科,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鸟兽虫鱼,上下五千年来无所不至,老师应当善于在课堂中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对其充分利用,让学生从对某一点感兴趣到对语文学科感兴趣,善于使用一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如猜谜语、讲故事。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这方面,老师可以采用奖励机制,上课鼓励学生问问题,对于好的问题给予奖励,鼓励学生将不会的问题提出来,老师进行解答。同时,应当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解答问题,学生在获取了知识的同时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老师在教学中应当扮演一个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走正确的学习道路,但是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老师应该善于挖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挥。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要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加入到课堂中来,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常我们都在朗读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在一位老师的课堂上,我曾看过通过朗读提升学生自信的方法。让学生先朗读整篇课文,然后再让学生挑一段自己喜欢的段落去读,然后提问“谁能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学生纷纷举手,老师让一个学生朗读后给出了鼓励和表扬,然后再提问“刚才那位同学读的很好,还有没有读的更好的?”学生都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表现自己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平时很多胆子小的学生都纷纷举起了手。学生不再感受到课堂的压抑,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但是这种方法还不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还可以用一个方法进行补充。挑一段所有学生都会的段落,让自认为读得好的同学进行朗读,在越来越多的同学朗读的同时,他们的自信正在不断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自主学习的欲望也更加强烈。
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是有必要的且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应当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因为学生还小,思维的发展不一样,对事物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在评价时应当以对学生的鼓励为主,不以成败论英雄。对回答问题好的,我们当然应该表扬并加以鼓励;对回答问题不完善的,我们应该给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并鼓励学生。不要因为孩子一次没做好就对孩子全盘否定,对孩子加以批评,这样做会使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慢慢降低,对学习的热情慢慢变淡。小学生的思维还很稚嫩,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老师应该呵护孩子,对学生做得不好的地方应当加以指导而不是打骂。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和性格更加健康地发展。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授课教师提升自身业务素养,认真研习教材
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卜务素养,认真研习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好课程准备,研读课程内容,依据教学的目标来确定教学的重点,认真挖掘重点的课程内容,做到课程内容安排有轻有重,同时,依据课程的侧重点不同,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辅助手段,真正让学生理解所学的课程内容。此外,授课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转变教学的理念,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等。
(二)授课教师引导小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
教师针对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种针对性的措施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J:和学习自主性来制i丁。比如,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设计一些小问题引导和激发小学生求知的欲望,以《雷锋》这篇课文为例,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雷锋平时的生活习‘J:是什么?雷锋做过哪些好人好事?雷锋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阅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知识的机会,让学生置身到学习知识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获取知识的愉悦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尽量不做追求形式化的授课方式,课堂教学应追求实际。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不是一跋而就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学习由外部活动到内部吸收,学习过程中的外化过程实质是学生动口和动脑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将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问出来、演出来,再到最后的做出来,使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巩固和发挥,即主观意识可以在客观的物质世界中得以有效体现。因此,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写写问问、模仿表演或者设疑答惑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了学习的乐趣,不但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实际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