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要怎么教古诗词

庄宇 224分享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数以万计的杰出诗人,创作了无数的出色诗篇,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魂,在小学古诗文的教学,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方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方法

  1、以课堂为主阵地,做好诵读指导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任务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是读者与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是进行朗读教学的主阵地,在学校安排的每周两节的经典诵读课上,笔者根据诵读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的诵读能力不断提高。

  1.1 选择难易适度的诵读内容

  诵读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知识水平,难度过大学生会感到枯燥,过于简单,学生又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根据多年的诵读经验,笔者所在的学校广泛征求各年级师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字数少,节奏强,内容比较好理解。

  中年级的学生诵读《唐诗》《宋词》《笠翁对韵》等,和课内诗词的学习相结合,相补充;高年级的学生诵读《论语》《道德经》等篇章,有一定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指导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这些作品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为诵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1.2 简析诗文大意

  关于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话。”较难的篇章,如果学生完全不理解,诵读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做粗略地讲解或提示,让学生把目视、口诵、耳听、心想四者结合起来,在粗知其大意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再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吟诵,有效地提高诵读的能力。

  1.3 采用活泼多样的诵读形式

  “经典诵读”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和学区都是一门常规课,每班每周两个课时,由语文老师担任指导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1)教师泛读。经典诗文的韵律美是学生爱读的原因之一,教师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美的熏陶。教师深入经典诗文,声情并茂地范读,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2)配乐引读。古诗文节奏强,韵律和谐,琅琅上口。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为了丰富诵读课堂,笔者构建了诗歌学习专题网站,在网站上上传了《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优美的乐曲,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配以乐曲,别有一番情趣。

  一曲古筝《浪淘沙》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豪迈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满江红》琵琶声中岳飞的爱国情怀荡气回肠,音乐或抒情或婉转,深深感染了诗文,感染了诵读的学生。

  (3)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诵读。如:打节奏读(节奏的快慢由老师定),灵动活泼;齐读,气势豪迈;赛读,挑战自我。这样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乐读,爱读,读准音,领会情,掌握朗读的方法,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积累,并在生活中有所运用。

  1.4 运用多媒体,增强趣味性

  古诗文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现在的时代较远,写的人和事都和学生实际相距甚远,这些都给小学生学习古诗文,体味古诗文的意境带来了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结合古诗文的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色彩鲜艳的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提供给学生学习古诗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

  在《弟子规》的学习中,笔者为学生播放《弟子规》的动画片故事,《孝感动天》舜的故事,《汉武帝亲尝汤药》等系列故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习《游子吟》播放母亲深夜挑灯夜织的画面,慈母情深,深深打动学生。

  学习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过程。而多媒体在创设古诗文情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音乐,还是画面,都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创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符合的直观、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融入诗的境界,进入最佳心理状态。

  2、以课外为大后方,营造诵读环境

  2.1 建设诗意的学校环境

  校园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诵读经典诗文,学校的文化墙上手绘了《弟子规》的篇章,学生走进校园便学习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孝敬父母,尊重兄弟,爱护同学,好学上进。

  教学楼走廊墙上也挂着诗词名作,大课间,学校的广播站定时播放经典诗文诵读,唐诗、宋词尽在眼前,皆在心间。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很注重经典诗文的学习,教室的学习园地展出学生经典诗文的书法、绘画、摘录作品,整个校园充满文化气息,这种充满诗意的环境浸润学生的心灵,也促进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

  2.2创造诗意的家庭环境

  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部分在家庭中度过,家庭对学生的诵读习惯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所在学校290名同学做过问卷调查,70%的同学家长会陪孩子阅读或诵读经典诗文,这为创造诵读的家庭环境提供了条件。

  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推荐一些诵读的诗文,要求家长陪同孩子一些阅读,还可以为孩子做一些讲解。《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些篇章都值得作为父母的人用心学习,同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则父子亲、通古今。

  笔者在该课题的研究中构建了经典诵读的专题网站,在该网站有丰富的音频、视频资源,家长可以为运用这些学习资源,增加学习的乐趣,让孩子知书达理,加强家庭的凝聚力。

  2.3创设诗意的生活环境

  读诗文,旨在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我国的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这些篇章都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尊敬兄长,爱护幼小,这些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指导学生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在古诗文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成长中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以活动为契机,创造展示平台

  对学生的诵读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内,而应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笔者做过问卷调查,290名同学中,85%的同学希望学校或班级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

  笔者所在的班级经常开展一些诗词朗诵、古诗学唱、古诗文故事表演等小型的班内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及时地对一些表现好、进步大的同学提出表扬。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也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加轻松。

  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方法

  1.立足现状,突出小学诗歌教学作用

  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诗歌素养,或者为了应付考试,将诗歌教学简化,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读写背诵,忽视小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表面上看来,学生学到了一些东西,但实际上学习诗歌的学习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他们可能只记住了词句和老师讲解的译文,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内容,教师这种为了考试而教学方法,将诗歌学习本末倒置,可以说是“买椟还珠”。这种现象在小学诗歌教学中并不少见,甚至大部分的教师仍在采用这些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将影响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朗读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小学生理解课文最有效的途径,诗歌朗读也是如此。朗读诗歌不仅可以从听觉上使小学生产生共鸣,也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让他们从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理解及使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艺术创造力。

  因此,朗读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诗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注重方式,提升小学诗歌朗读能力

  诗歌讲求韵律、节奏,非常适合朗读。小学生在进行诗歌学习时,可以通过诗歌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理解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学习起来自然更加容易。

  但是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单调的朗读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适当改进朗读方法,提高小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兴趣。

  2.1范读

  诗歌年代久远,诗歌中某些字可能是多音字或者读音已经发生了变化。读音的不同将会影响小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所以教师首先应对诗歌进行范读,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以杜甫《春夜喜雨》为例,此诗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重”应为“zhong”而非“chong”,词句是要表现春雨过后花儿沉甸甸、娇艳欲滴的状态,若是念“chong”则表现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2.2领会节奏

  诗歌的节奏感非常强,所以在进行诗歌朗读时要特别注意节奏。以高适的《别董大》为例,此诗为送别诗,但是却打破了送别诗的悲情,诗歌通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也凸显出作者的豪迈情怀。

  因此在对此诗进行朗读时,应体现出作者的豪情壮志。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诗歌节奏的把握,这样一来,小学生在进行诗歌朗读时就更能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3理解诗歌的内容

  朗读好诗歌的前提是理解诗歌的内容,朗读与内容理解相辅相成,朗读可以加深小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但是要朗读好,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必不可少。以王昌龄的《出塞》为例,《出塞》是著名的边塞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希望尽早平息战乱,使人们过上安定生活的心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将平息战乱的希望寄托在有能力、英勇的将军,只要有英勇善战的将军在,就有平息战乱的希望。整首诗悲壮但不凄凉,理解诗歌的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进行诗歌朗读。

  2.4展现诗歌中表现的艺术美

  诗歌是一门艺术,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诗歌教学时,要特别注意从语言、意境以及情感上体现诗歌的美,可以体会到诗歌的美,更加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下面从语言、意境及情感三方面对诗歌的艺术美做出说明。

  首先是语言美。诗歌是由语言组成的,简洁、准确、形象是诗歌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多向小学生展示诗歌的语言美,让他们体验诗歌中语言的美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字用的巧妙至极,含义深远,换成其他的词,则表现不出作者想要看的更远的心情,这也正是诗歌语言美的体现。

  其次是意境美。小学生可以通过对诗歌的理解,想象诗人所展现的意境。不同的诗歌描写的情景不同,小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诗歌,在不同的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之中自由的翱翔。教师进行诗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完整的展现出诗人所描述的情境。

  最后是情感美。诗歌是诗人抒发情感的产物,是诗人作诗时情感的体现,好的诗歌不仅是抒发出自己的情感,还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将诗歌反复朗读,是小学生领悟诗歌情感的重要途径。

    727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