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小学语文中的古诗

庄宇 224分享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意境优美的诗词,篇章虽短,意境却大,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是意境深远,感情丰富,语言简练,节奏感强,这些特点使得诗歌易于朗诵,朗诵可以提高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形式,并逐渐把诗歌的语言转变为自己的语言,创作出优美的诗篇。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再者经过反复诵读,便能理解诗歌的含义,“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进而体会出诗的意境以及所蕴含的感情,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2、利用插图,自我想象

  课文中的插图能准确的呈现出诗歌中所描述的景象,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诗中的美景,在有限的画面里去引发学生的想象。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尽,一枝红杏出墙来。”课文中的插图发挥出了他的作用,主人家满园春天的景色,显得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大家都认为可能是主人怕客人破坏了这满园的美景,才久久不开门,但这美丽的景色怎么能阻止客人去欣赏呢,看!一枝红杏就伸出了墙外。利用文中的插图把可以把学生的想象发挥到极致,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使学生领会出诗歌的魅力。

  3、介绍作者、背景及题材,深入理解诗歌

  对于一首诗歌,诗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心情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都会在诗中多多少少的展现出来,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与诗人显然完全不同,如果不去加以了解作者所在的时代以及写作背景,显然是不能深入的理解诗歌的,更谈不上理解诗歌所呈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了。而了解诗歌的题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的绝笔同时又是一份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在生命即将终结之际,觉得今生唯一遗憾的是看不到国家统一,并叮嘱儿子在“家祭”时别忘了把“王师北定中原日”告诉于他,作者这种深厚的爱国之情,不得不让人感慨万千。教师通过对诗歌作者、背景、及题材的介绍,对诗歌教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在配画中朗读

  小学生爱动、好画。因此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在学生领悟了诗词的大意之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古诗词的大意画画,以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如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仅用了14个字,就勾勒出由黄、绿、白、蓝四种颜色描绘的风景。为此,我大胆地让学生根据这两句诗以及对全诗的理解去作画并朗读,不料学生们的热情陡增,有的开始画画,有的开始表演白鹭展翅翱翔的姿态,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教学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又如,第一册《鹅》这首诗,教师可以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只在水中戏水的鹅,学生看到此情景后会很快理解课文内容的。作画是对学生一种美的熏陶,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诗词的内容,把诗词的语言描摹为一幅有色彩的画面,会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进而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例如用flash 软件播放农民在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劳动的场景,学生一边看着农民辛勤地劳作,一边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场面感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印象会更加深刻,进而培养了学生对农民的敬佩之情,使他们更加珍爱粮食,或是尊重、珍惜其他人的劳动成果,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强化吟诵

  诵读是把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古诗和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最适合诵读。我在古诗词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宋代方岳說:“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在诵读古诗词时,首先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它的含义,然后对这些文字符号产生感应,努力使口中的文字活起来,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诵读的目的。在学生诵读时,教师还要指导朗读,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的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借助现代教学设备,这样能使诗歌的意境更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因为大家都知道古诗产生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古诗中出现的生活片段很难让现在的孩子接触和体会。所以单靠教师的只字片语很难解释清楚,孩子们也无法体会出相关的诗意。这时就要教师借助多媒体,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声像、视频去了解历史、了解过去,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诗意,也帮助学生拓展了课外知识。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许多学生都没有去过庐山,单靠一些呆板的图片是无法体会庐山三叠泉的雄伟和壮观。这时我在教学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庐山三叠泉的视频,学生仿佛到了实地,感受到了三叠泉壮观的气势。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诗句——遥看瀑布挂前川。在一课三研中,平行班运用图片介绍进行教学的对比中,运用多媒体的班级课堂效果好于运用图片的班级。同时,教师也体会到运用多媒体上古诗文课自己也轻松很多,学生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直观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四、感悟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力

  古代的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背《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等,除了识字的作用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儿童大量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要求,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增强和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

  纵览教材所选的古诗文,很多名句脍炙人口,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在心口相诵的不断积累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的敏感力和鉴赏力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说话写文章自然也会逐渐适当运用这些名句,体验美的意蕴和情感,感悟语言的优美与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渴望学习语言的兴趣。

  五、恰当引导,求理解求深入

  古诗词内涵极其丰富,如果语文老师引导得不好,只讲字面上的意思,而不带学生深入了解诗词,学生难对诗词产生兴趣。小学语文老师应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慢慢走入诗词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领略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同样,讲到辛弃疾的《清贫乐?村居》一词,老师可这样提问:“同学们想想看,他们兄弟三人,谁是家中的主要劳力?”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大儿子。”“对了!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哦,从‘锄字可以看出,扛锄头是比较重的活儿。大儿子年龄大些,所以他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我们再接下来看,二儿子年纪稍微小些,所以他就做些纺织之类的活,在仔细地编织鸡笼。而三儿子呢,他年龄最小,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所以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老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把学生一步步引入诗词的美妙意境中,也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728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