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点

润珊 1172分享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预习资料 ,希望能帮到你!

  《儿童诗两首》

  1.《我想》

  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2.《童年的水墨画》

  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杨氏之子》

  1.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解词

  ①甚:很

  ②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③诣:拜见

  ④乃:就,于是

  ⑤示:给……看

  ⑥曰:说

  ⑦未:没有。

  3.注意读音

  为(wèi)设果 应(yìng)声

  4.内容简介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5.课文翻译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6.杨氏子的特点

  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杨氏之子是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晏子使楚》

  1.内容简介

  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2.重点句

  ①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这句话用三个成语概括是: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晏子的这一说法巧妙在:运用夸张的方法写出齐国人很多,回击了楚王。

  ②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言外之意是说楚国是狗国。

  ③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言外之意是说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

  ④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强盗。

  言外之意是说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问题思考

  ①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②《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

  ③文中几次写到楚王的笑,楚王每次笑都有什么含义?

  课文中有三次写到楚王的笑,第一次是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是笑里藏刀。

  ④文中出现两个“水土”,分别指的是什么?

  第一个“水土”指的是自然环境,第二个“水土”指的是社会风气和制度。

  《半截蜡烛》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反映了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打电话》

  1.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2.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90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