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家长建议
怎么教一年级孩子学数学?可能是很多家长和老师的烦恼。下面跟大家带来一些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学期:
(1)1到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包括:实物图,数10以内的数,1到5各数的认识和写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写法,加0、减0和得数是0的减法,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式题。
(2)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1到20各数,十和几组成十几,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钟面的认识(会看整点钟)。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4)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学期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00以内的数,认识个位、十位,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4)认识图形。长方体、王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家长建议
1.每天练口算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一年级下册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三年级学习两位数加减法、多位数加减法、乘法、除法的重要基础,以后的计算能否正确、迅速,一年级是关键,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督促孩子每天练口算卡片。那怎么练更有效呢?让孩子自己拿着一刀卡片,拿不起的先拿半刀。家长看时间,可以看1分钟读对几张,也可以看读完卡片需要多少时间?一遍一遍进行比较,即使比前一遍快几秒也要给以表扬,有时候速度并没有快,家长也可以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告诉孩子进步了,激发他练卡片的积极性,学校里将要进行口算过关。目标是:一分钟读对40张算勉强过关,超过60张的,就是口算小能手。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算错时,千万别让孩子死记,而应该让孩子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如果经常在某一题出错,就不只是粗心的问题,而是某一个知识点没掌握好。说到这儿,我想就粗心谈点自己的想法。平时,我们经常听见老师、家长说:都是粗心,不粗心就100分了,我想,作为年龄这么小的孩子来说,粗心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问题是知道孩子是粗心,是不是就听之任之呢?或者简单的对孩子说:下次仔细一点。就行了呢?我想有必要去分析一下粗心的具体原因,特别是一些经常出错的问题,要引导孩子想一想到底为什么错?是书写潦草、看错数字、符号、还是计算方法有问题。只有查明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改正,才能逐步减少粗心的次数。否则,把原因都归结到粗心,孩子就更加不会去关注实质性的错误原因了。
除了练口算卡片,还可以进行听算练习,比如,家长报3+6,让孩子马上报出得数。这种听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数的认识和一位数的加、减法,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口算。它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得好不好,扎不扎实,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里大多已初步学习过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计算,相比于其他课程似乎比较容易,但他们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在教学中要把他们的知识不断地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每分钟正确笔答8道题,这是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比较好的学生要求应更高一些。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而要靠长期的训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接下去我们马上要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要求学生都要熟记,但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家长可配合教学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孩子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比如口头上可以经常对对口令,笔头上可以每天出一点口算题让孩子练习,口头和笔头相结合,孩子的口算能力一定会提高很快。
同时练习的时候注意,孩子对小数在前的算式比大数在前的算式熟练程度慢一些,因此家长要有重点训练,即3+9比9+3孩子要算的慢,在加减法算式中含7的学生也算得慢一些,如7+5,6+7,15-7等,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更利于孩子熟练计算。
2.指导孩子看数学书
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小,普遍不会看书,每天只有一堂40分钟的数学课,所以课堂上老师只能抽出几分钟时间指导孩子看书,要培养孩子看书的能力就要在课外加强培养。这也为中高年级学会预习打好基础。怎么指导呢?每天回到家后请孩子打开数学课本说一说今天学习的内容,重点是两项:一是说图意,另一个说思维过程。
怎么说图意呢?比如课本27页有这么一幅图:有两个男孩在聊天,旁边有一位女孩正跑过来。学生要会用三句话来说清楚图的意思。原来有两个小朋友在聊天,又跑来一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家长们一定都听出来了,这其实就是一道应用题,但新教材中取消了单独的应用题单元,应用题都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出现的。刚才的三句话中,前两句就是条件,最后一句就是问题。如果学生能够清晰的用三句话说图意,那就是说他能抓住数学的本质,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图画,以后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现在的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很多的信息,有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有些是多余的,就看孩子能不能用敏锐的眼光去抽象出最本质的东西。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图,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比如有这样一幅青蛙图:荷叶上蹲着3只青蛙,另有1只青蛙正在往水里跳。像这样的图,就可以说不同的3句话:
原来有4只青蛙,跳入水中1只,还剩几只?
原来有4只青蛙,现在荷叶上剩下3只,那有几只跳入水中呢?
荷叶上有3只青蛙,还有1只青蛙正在跳入水中,原来有几只青蛙?
(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树上有3只鸟,又飞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树上有5只鸟,又飞走了2只,还剩几只?)
要注意的是,当孩子说的三句话与所列的算式对应起来时,才表示孩子真正理解了。(比如:)
说思维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让孩子暴露他的思维过程,比如说,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这些加加减减我孩子都会了,数学没问题。其实,并不是会算就行了。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去算,并且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是怎么算的,比如说:4+1=5 你是怎么想的?家长们可能觉得奇怪,4+1当然等于5,还需要想什么?其实孩子不一样,有的孩子是用数数的方法(有两种):1、2、3、4、5 还有的孩子: 4 5 还有的孩子4和1组成5,4+1=5 用组成来算,这是高层次的,用数数法来算最终都要提炼到用数的组成来算。这是根本。
再比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盒子里面有9盒牛奶,盒子外面有4盒牛奶,一共有几盒牛奶:数数、9+1+3 4+6+5
总之,我们一年级的数学看看很简单,但事实上蕴涵了很多内容,我们要通过教学让孩子能把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用数学的语言抽象出来,同时又要能把抽象的数学回归到生活中去。
3.指导孩子审题是关键。
一年级的孩子因为识字少,所以不理解题意,有的家长就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一旦孩子还是不明白,家长往往喜欢把题目咬得很碎很碎,比如:按规律填数 2、( )、4 ,有的家长就这样辅导孩子,2往后数一个是几?就在后面写3。这样的辅导只是完成了这道题,对孩子来说收效不大。我觉得,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尝试着读题目(而且最好能够一个字一个字点着读过去),遇到不认识的字家长就告诉他,读完后,让孩子说说,题目什么意思,如果孩子不清楚,就让孩子再读几遍,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而且审题能力也能逐步提高。一上年级平时作业或考试时,老师都会读题,家长要教育孩子跟着老师的节奏,老师读一题做一题,听清题目要求再做题,不要先做下一题。一般一年级下册考试的时候,我们就要求孩子独立审题。所以这个能力要尽早培养。由于教材的需要,要求孩子认识:“高矮、长短、多少、同样多、比、左右、前后”这几个字。其中“多、少、同样多、比”要会写。
4.适当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
我们家长都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数学很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孩子思维水平。在学校里因为是大班化教育,所以在课堂上只能渗透一些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说,就有可能“吃不饱”,所以我们请家长买了一本同步训练,这里面有发展练习,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聪明题,对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比较好。但家长要注意的是不要强求孩子一定要理解,有的真正一时不能理解的,可以放一放,过段时间再拿出来,要考虑到孩子的理解水平。如果家长们觉得自己的孩子思维比较灵活,平时可以到新华书店买一些思维训练方面的书籍,有时间就出一题让孩子做做。坚持不懈的话会极大地激发孩子挑战新知的欲望,使孩子越来越聪明。因为数学使人聪明。
5.经常练习写数字
一上年级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数字写得很漂亮,有些孩子已经写得比较规范、漂亮,但还有部分孩子还写不好,距离老师的要求比较远,有些孩子在日子格里写得满漂亮,但是没有格子就开始随意写,所以,建议家长买一本日子格本子,平时有空的时候让孩子练练数字,从日子格哪儿起笔,哪儿收笔,笔顺怎样,都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一年级初写数字如果不能正确、规范、迅速,到中高年级要写快数字就很潦草,很多同学计算正确率不高,原因是经常看错自己写的数字。而且一旦养成马虎写数字的习惯,以后很难改正。孩子在家写字时,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书写姿势,让孩子始终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各位家长,孩子刚刚从幼儿园的游戏生活过渡到小学有任务的学习生活,很多孩子还不适应,上课总要做些小动作,甚至转来转去,有的还会情不自禁地离开座位,而我们很多家长也觉得不适应。每天都要督促孩子做这做那,似乎变成家长在读书了。其实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只要家长按照老师的要求经常督促、教育孩子,始 终与老师保持一致,那你的孩子一定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当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我们家长也就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