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为什么不是最热的
夏至是作为夏天最突出的标志,属夏季最炎热的一天,预示着夏季已经开始了,有的人说夏至不是最热的,下面来探讨一下原因。
夏至不是最热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大气层的作用。大气层有很强的保温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夏至以后,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日缩短,接收热量一天比一天少,散失的热量一天比一天多,温度就会逐日下降。
我们平时感受到的热其实不是太阳照射的,而是地面反射给大气的,因为地球被浓密的大气层所包裹。近地面是我们的直接热源,夏至日的时候虽然地面吸收了很多热量,不过等到它完全释放出来需要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
夏至那天,北半球从太阳那里接收到的热量的确最多,但是在夏至过后的几十天中,虽然太阳的位置不是最高,但还是相当高的;日照不是最长,但也还是相当长。每天接收到的热量超过散失的热量,所以日平均温度继续升高,到三伏天升到最高。
地球被浓密的大气层所包裹,太阳光直接穿透大气层加热地面;地面再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等把热带给空气。大气层对于太阳辐射的热量来说,是进来畅通无阻,出去却很慢,很不容易,有点“宽进严出”,形成了保温作用。这就使地表的温度不会太高,到了晚上,这些热量又使地表的温度不致过低。这样一来,每天的平均温度就不完全取决于从太阳得到多少热量,而是每天得到的热量和散失的热量之间的差。
夏至的名称来源
每年阳历21日或22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夏至,2010年夏至的准确时间为06月21日(也就是今天)19时28分。民俗专家表示,夏至与冬至一样,属于我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称为“夏至节”。在我国的有些地方,这个节日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宋代《文昌杂录》记载,每年夏至,官方要放假三天,让百官回家休息,好好地洗澡、娱乐。根据《辽史·礼志》记载:“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纳凉,香囊可除汗臭。夏至这天,各地农民都忙着祭天,北祈雨、南求晴。
夏至的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