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乐感音色的训练方法
乐感音色训练是学习二胡过程中所必须的,对于二胡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那么二胡的乐感音色训练是如何的呢?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乐感音色训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乐感音色训练
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课外校外的艺术活动属于美育范畴,是美育活动的一部分。而广泛地存在于世界上的美概括地说有三类:一是自然美,二是社会美,三是艺术美。艺术美包括音乐艺术,而二胡教学就属于这一类。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通过声音的大小、强弱、轻重、缓急、和声等等,使人的精神受到熏染、陶冶、感化,内心经受情感的体验,进而影响到人的心理活动,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久远的效果。所以在二胡教学中对于乐感和音色的追求和训练,是最基础的训练,也是在二胡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最简单的音阶练习到复杂的乐曲处理,都离不开对乐感和音色这两个最基础要素的把握。。
要培养学生准确的音准概念,首先是空弦音的校定。在最初学习二胡时,是由老师给校定的,当他们在学习中具有了一定的音高概念时,再让他们学习定音,在学习中培养他们对音高的听觉习惯,所以音阶练习对于训练二胡音准,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训练中不断培养对音准的敏锐听觉习惯。音准与否,除按弦音位是否准确外,与按弦手指的力度有相当重要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敏锐的听觉,校正在练习中出现的音不准的现象,这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在他们有了大体的音准概念的同时,进一步培养敏锐的听觉,并在短时间内校正其在练习中出现的音不准的现象。
敏锐听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属于"注意"范畴。"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我们经常说:"要注意音准。"就是说要注意力集中,注意在演奏中的音准,学生要通过训练逐渐培养"有意注意"和"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做到时刻注意自己演奏中的音准情况。
训练音准的把握性。积极听觉在演奏中起着监听作用,使演奏者敏锐地察觉在音高上细微的差别,并找出音不准的原因,进而加以纠正把音拉准,然后再通过反复练习,使发出准确音高的动作得到巩固,从而获得音准的把握性。
对比与渐感是表示音乐的手法,也是乐感体现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充满辩证法的艺术,音乐中的喜怒哀乐的表现常常寄寓在轻重缓急的对比中。所以,从一开始就得向学生灌输对比的观念。对于基础练习中的强弱快慢和指法上的柔滑等等,都要让学生认识他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比的关系。只有认识了这种基本的对比关系,才能在乐曲的宏观处理上掌握和运用对比的手法。如《江河水》这首乐曲,引子的迟到柔弦给人产生凄凉的感觉,而压柔的运用给人以内心痛苦揪心的感觉等等,通过这种强弱对比和一些手法的运用来表现乐曲的思想内容。
渐感是乐感的重要方面。渐强、渐弱、渐快的处理,对于表现人们心理节奏的变化常常有着非常微妙的作用。绝对平静的曲子几乎没有,音乐总是在程度不同的渐感中呈现的。所以,对学生的渐感训练非常重要。在二胡乐曲中,引子和散板的渐强、渐弱、渐快、渐慢的处理运用很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音色是区分器乐表现个性的主要特征,要根据乐曲的需要寻求各种变化音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变化,描绘乐曲中不同的情绪、色彩,已成为二胡艺术表现中常用的手法。而力度的运用是影响音色的重要部分。运弓的角度、左手触弦的力度,都是决定音色好坏的根本。然而,仅有此还不够,还要教会学生从乐曲的内容需要出发找寻和追求不同的音色表现,这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了,它涉及到演奏者对乐曲内涵的领悟和认识程度。内心产生表现和欲望,气息的运用也是人们内涵表现的一个方面。一切技术手段的运用都是为艺术表现服务的,而基础训练必须配合审美教育同时进行,所有这些都需要从最初的学习中逐步养成。在我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视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拉第一个小曲子时,就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记忆和训练的能力。
二胡的乐感
作为一种演奏艺术,二胡在表演中,需要传达演奏者的感情,而不仅仅是听觉。而乐感,就是人们了解这种感觉的感官的能力,这种能力可由先天遗传而来,也可以后天进行训练和培养。而二胡作为中国的民族乐器,更需要有除了听觉、技巧之外的情感投入。下面简单地分析一下二胡的乐感主要体现的方面:
(一)二胡演奏中的音准和律动感
音准是乐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二胡因为其特殊的构造,由于二胡既无指板又无固定的按音品位,所以音准需要完全靠听觉来控制。从而听觉的音高辨别能力、肢体的及时反馈,构成了奏乐者的音准感。而音准,又分较高的层次和较低的层次。较低的层次只在音高的准确度上有一定的把握。层次较高的音准感,在音准的基础上上升到韵律感,具有一定的艺术感。二胡与其他乐器的音律美的不同在于,它要通过乐曲中各种微妙的高音变化来体现。如果只按照乐谱上去演奏,即使音准掌握得再准确,没有一定的节奏,那演奏出来的音乐只是一堆堆砌的音符而已,所以,节奏是整个音乐演奏当中的骨架,是撑起音乐的框架。律动通常不会写在乐谱上,而是潜藏在旋律的内部,是音乐节奏的内在运动规律。音乐内含的精神通过律动感表达出来,而演奏者要通过对乐曲的仔细分析,通过内心的节奏的体验,才能获得律动感。通过演奏者自己生活的体验,对各种艺术形式中的节奏的把握,以及对乐曲的理解,则会有不同的感触,演奏出不同的节奏感。律动感掌握的比较到位,会使得演奏画龙点睛,表达丰富。若是有所欠缺,会使得演奏呆板而平淡。可见,律动感在二胡乐器的演奏中的重要性。
而二胡演奏的律动感,很多时候是由力度来控制。力度,从乐感的角度上讲,也分为两种要求。一种是较低层次的要求,只是要求演奏者在音量上有所体现出来即可。但是音乐的表达,很多时候不仅仅在音量上体现出来,想要有更高层次的表达,就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张力。内在的张力,即是演奏力度的较高层次。尤其在二胡这样一种独特的乐器中,力度层次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二胡演奏的律动感,力度把握的到位,则表达出来的乐曲的层次更加分明,更多地表达出演奏者和乐曲的情绪,使得演出更具有一种外在的张力,使得听众的情绪会被感染。
(二)二胡独有的拟人语气感
作为中国独有的乐器,二胡能在演奏中表达出抑、扬、柔、刚、连、顿、吟、唱、惊、叹、问答与呼应、排比、呼唤、控诉等多种的拟人语气,使得听众更加感同身受,乐感表达更加直接和丰富。
(三)二胡表达出来的形象感和质感
二胡在演奏的时候,演奏者需要把生活中联想到的画面,融人到乐曲中,再过象形思维,演奏出来,表达给听众。所以,形象思维在二胡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形象思维,分为具体物体感和线性形象感。具体的物象感即是直接把物体通过音乐的演奏表达给观众,比如马的奔腾、风的嘶吼。而在实际的演奏中,很多时候是线性的象形思维在起作用。演奏者根据自己对演奏的音乐的理解,把乐曲变成意念中的线性图形,再根据这个图形,演奏出音乐。
通过演奏者的线性形象思维,把音乐表达给观众,让观众产生一种联想性思维,这种演奏者对音质的审美感,就是音乐的质感。我们一般想到小提琴,都会有“金丝绒般地美丽”的联想,女歌唱家的歌喉,会有一种“银铃般的声音”的美感,诸如此类,这些让人产生联想的是指声音的质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什么时间,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产生各种各样的触觉,得到不同的质感。二胡作为独特的器乐,将其独有的音色,与某种物质进行联想性思维的结合,便成为二胡的质感。
(四)二胡乐曲的构造感
在二胡的演奏当中,音乐所要表达出的质感,比如行云流水,白云蓝天,草原奔马等,都可以通过这些物质中的一些细节展现出来,这些细节的有序组合,便成为整个作品的构造感。在理解一首曲目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其整体的结构,确定出一个立体的总体形象,再拆分其结构,把其中的各部分形象勾划出来,再对这些细节进行具体的描述,此法为由大到小的约需结构造型勾划法。二胡的乐感,便通过这些细节展现出来,更加立体。
(五)二胡乐感中的镜头感
电影,是通过不同的镜头组合成,通过这些有逻辑性的编排,向观众表达电影的思想。这些镜头,也是摄影,电视剧等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段,有全景、近景等不同视角,又有切换、闪回等蒙太奇手法,还有俯视、仰视等多种角度,变化丰富:在二胡的乐感中,也会借鉴影视剧镜头的表达手法,使得乐曲更具有影视化的表现。
(六)二胡乐感中的地域感和时代感
二胡发源于北方,始于唐代,经过多年的传播,早已在幅员辽阔的本国土地上成为各地常用的演奏乐器。因为地域的不同,民族、语言、气候、饮食、水土等都有很大的区别,通过二胡演奏不同的地域乐曲,表达出不同的地区风格,这就是二胡乐感中的地域感。时问赋予了二胡更深层次的乐感。每首乐曲,不但是跟当地紧密联系,而且时代不同,所演奏的表现手法和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对音乐、世界的理解的变更,都会体现在二胡的演奏中,从这个侧面,时代赋予了二胡时代感的乐感。